《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63,11-6-2,告子章句上6-2》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63,11-6-2,告子章句上6-2》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今天是丁酉年庚戌月辛巳日,九月初二,2017年10月21日星期六。

上一节,就孟子的"人性本善论",分别列举了"人性空白论"和"人性习俗论",今天提出的是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是"人性天赋论"。

公都子说,又有人说,每个人的善恶,禀受于生命诞生的那一刹那间,定性于有生之初,不是后天所能化育变更的,定性为善的,虽染于恶俗而不为恶,定性为不善的,虽导以善而不能化于善。

正因为如此,一些历史现象才能得到解释,比如说,尧帝是圣王,心性修养,人格德性,设官用人,政治治理,每一样都融为华夏文明的璀璨精粹,这样伟光正的圣王在世,按说不该有不善之民吧?却有象这样凶傲的人,自私贪婪凶残骄傲,一心扑在杀害同父异母的哥哥的"事业"上,这说明,象的本性不善,连尧帝这样伟大的圣王都不能使他改恶性为善人,背后的原理即人性生而定性,不可更改。

再举两个例子:瞽瞍是出了名的顽父,又蠢又坏,偏心偏爱,偏听偏信,亲儿子也要杀,却生出了虞舜这样圣明的儿子。以纣王这样的恶人,既是侄子,又是君主,却有微子启、王子比干这样贤德的人。这说明,舜、微子启和王子比干,本性是善类,连瞽瞍、商纣王这样的恶人和恶势力都不能使他们丢掉善的本性,随恶俗改变性情,背后的原理即人性生而定性,不可更改。

至此,三个对立论点全部提出,它们是:人性空白论,人性习俗论和人性天赋论。敬待孟子老师出场。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南怀瑾讲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63,11-6-2,告子章句上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