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人生中那些“黑天鹅”事件

前段时间看了《萨利机长》,2009 年 1 月 15 日,前美国空军飞行员萨利执飞全美航空 1549 号航班。飞机在起飞过程中遭加拿大黑雁撞击,导致两具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机长经过确认无法到达任何附近机场后,决定于哈德逊河河面进行迫降,最后 155 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生还,萨利机长成为最大的英雄。

主角都是有英雄光环护佑的,这是电影的套路,只是这部电影由真实事迹改编,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第一次坐飞机时心有余悸的情景,巨大的无助感在飞机平稳飞行后才得以平复。理智在不断地告诉自己,飞机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安全的一种,可某一瞬间假想的惨烈场景在脑中被不断放大,不安全感挟持着理性使我不由得绷紧了神经。

说到大难不死,我又想到了更早时候看过的、同样是真实事件改编的《海啸奇迹》: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去泰国度假,不料就在圣诞节隔天,当这幸福的一家人在泳池旁享受着悠闲时光时,一股猛兽般的滔天巨浪竟迎面袭来。城镇大片受损、成百上千的人遇难。而这一家人人品实在好到不行,全部死里逃生,大儿子陪着妈妈在难民营临时医院抢救,并与两个幼小的弟弟还有四处找寻他们踪迹的爸爸在医院碰上,几人抱头痛哭。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女主角病危之时,竟然有一架直升飞机正在病床外待命。原来是他们购买的人身意外险居然包括了一项类似【海外救援】的附加条款。当其余的所有人都被困在岛上等待救助时,故事的主角们已经坐着保险公司派来的直升飞机飞往附近的新加坡接受治疗了。

接着讲一个我身边的故事。我有一个姑父,多年前经营着一家砖厂,因一时疏忽,不慎掉进了搅拌机......4个孩子最大的也才读到高中,整个家庭一下就陷入了极度困顿之中。姑妈不得已外出打工,继续供养4个孩子读书。她把自己当男人使,长年累月的劳作落下了低血糖,因为此昏倒过好几次。所幸的是她是个天生的乐观派,生活的重担并没有轻易压倒她,平常日子里也经常能听见她爽朗的笑声。好不容易熬到几个孩子陆续毕业,厄运又给了她重重的一击。大女儿生性孤僻,加之遭受过丧父之痛,成长过程中遭受的打击屈辱使她变得敏感多疑,大学毕业没多久因为一件小事想不开,过年前夕把自己反锁在房里,并用湿毛巾堵住了门窗。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么被自己葬送了,苦难对多数人并不是一笔财富,恰恰相反,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都是它摧枯拉朽般的破坏力。

说完了故事,回到最近看过的塔勒布的《黑天鹅》。作者是一名风险管理理论学者, 目前任纽约大家理工学院金融工程系教授,一生专注于研究运气、不确定性,概率等知识。

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都认为天鹅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颠覆了几千年形成的经验。作者用黑天鹅来比喻我们生活中发生的小概率事件,无法预测,但是影响巨大,比如坠机、海啸、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等。【黑天鹅】事件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虽然短期不太可能发生,但长期来看一定会发生,而且无法预测何时会发生。

现代人越来越多地患上癌症,并不是因为我们更容易得癌症,而是因为人们活得越来越久,并且患病的年龄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生命的终结不是遭遇意外就是死于某一种疾病,没有例外,尤其是后者,发生的可能性更大,摧残身心的时候还会拖垮绝大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

面对【黑天鹅】事件,塔勒布的观点是:我们无法预测,但我们可以预防。虽然我们不知道何时发生,但我们大概知道万一发生了,可能会有什么后果,以及更重要的,如何去应对这些可能的严重后果。我们能做的除了尽量减少这些极小概率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外,更重要的是,在意识到概率永远不可能为0后,情况在某一时刻变得失控之前,设法让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变得相对可以接受。

比如买保险。坠机不可控,可以买航空意外险;海啸不可控,可以买旅行意外险;重大疾病不可控,可以买重疾险。因为有了保险这种金融工具的存在,风险对我们的冲击得到了很好的缓冲,变得并没有那么难以承受。

天地无情,以万物为刍狗。我们作为一个个大自然面前的脆弱个体,可以花一部分钱购买一个机会,这个机会使得即使那些倒霉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 我也有再来一次的可能。 即使是最极端的情况出现,这个机会的提供者也可以合法地把补偿让渡给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让他们在这个已经没有我的世界上活得相对不那么艰难。

很多人对【保险】都有不同程度的误会、偏见和理解不足,这个讲起来又是一把辛酸泪,这里暂且不表。有的没有观念,有观念的没有行动,有行动的也仅仅是把它当作一个避险的金融工具,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思维方式扩散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其实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直到我看了塔勒布写的又一本谈论不确定性的书——《反脆弱》,又一次升级了我对风险的认知,这是一本引导我们在黑天鹅的世界中持续生存下去的行动指南,【保险】不仅是一个金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我们大多数人认为世界是日复一日逐步演进的,而不确定的世界观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本质上是由不确定性主导的突然变化推动的,一个个意外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更为重大,而且发生的频次远远高于我们的认知,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我们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应付不确定性的传统做法无外乎加强预防措施,研究意外造成的损失,然后推测最糟糕的情况,以此做出准备。例如古埃及根据尼罗河泛滥时候的最高水位来安排工程防御措施,这个方法直到今天我们也还在用来防洪。9.11之后美国的应付措施,是加强高楼的安全措施,加强航空管制,升级安保系统等等。

作者管这类被动应付风险的方法为“脆弱”做法。人是没有办法预测意外的,在意外面前还在更大的意外,因此传统做法在逻辑上有漏洞,并不能真正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那么这本书提到的“反脆弱”的做法是怎样的呢?作者从大自然这一生态系统受到启发,大自然总是在为没有发生过事情做好准备,层层冗余,也就是在系统的多个环节不同层次都有备份。地球上基因的多样性、特种的丰富性、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就算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毁灭了白垩纪时期的恐龙和当时绝大多数的物种,后面也还是迎来了生物物种的大爆发,这样的地球故事发生过多次。

自然选择给了大自然很多看起来用不着的冗余备份,生物物种总是在外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繁殖。很多人觉得这么做其实是一种浪费,如果不发生意外,当然是一种浪费,可也恰恰是有了这种冗余,生物才能进化到现在,并且在每次物种大灭绝后都会迎来一次物种大爆发。

反脆弱和脆弱是一种完全相反的思考方式,“脆弱”希望我们别遇到意外,一切都是确定的、安排好的,我们在此基础上计划生产组织工作,获得最高的效率,可是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意外打破我们的生活,洪水、地震、疾病等等,当意外发生时过去那些高高效的安排反而变成了最低效的应付方式。“反脆弱”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它的理念是我们承认最糟糕的事情一定会发生,我们直接考虑发生的以后怎么应对,这样有可能不但不会在风险中受损,甚至还可以获利。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解决的方案是建立“反脆弱性”。反脆弱的核心理念是“非线性”。非线性会导致因和果之间呈现出不对称性。这种付出的代价非常小,而潜在可能获得的收益去要大得多的现象就叫不对称性。比如,2004到2007年,国际小麦出现了1%的缺口,价格去上涨了200%。借助非线性导致的不对称性原理,可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如果在各种意外和不确定性发生之前,我们能够以一个较低的成本买到一个未来发生意外后获得很大收益的选择权,那我们就有了反脆弱性来对抗这种不确定性。

如果把范围缩小到生活中的理财规划,购买人寿保险,就相当于给被保险人的财产做了一个备份,从而得到一个收益很大的选择权,这个选择权的收益除了可以直接获得的赔偿外,还包括美好生活得以继续的可能性,这也正是保险的真正意义所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面对人生中那些“黑天鹅”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