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制度遇到苦情

前天,我碰巧参加了某集团公司2013年年度表彰大会,会议大概持续了三个小时,前一个多小时是董事长讲话,包括2013年度工作总结,主要说成绩,然后是展望2014,以及2014工作的难点与要求等,之后就是表彰先进人物。我粗略估算了一下,他们集团先进员工、管理者的覆盖率大概是3%。当我仔细去回顾这些优秀员工、典范人物时,我发现他们的所作所为的确让人感动、钦佩……而同时,我发现他们身上也有以下共同点:1)眼里只有工作:他们放弃节假日,忘我工作,加班加点;2)他们"虐待"自己:带病上班、坚守岗位;3)他们没有"人性":有许多人亲人突然生重病甚至离开人世了,也未能阻止他们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呢?!在我看业,这肯定是一种"变态"的精神。

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很钦佩这些受表扬者。而从个人来讲,我越来越觉得企业在评选先进工作者是的标准是多么可笑。很多企业,"优秀员工"评的就是你的人际关系,就是你加班、加点的时间,有个企业的总经理跟我讲,他以前是一名普通的员工时,每年评优评两次,后来当了质检员,从此以后,评优、评先都与他无关了,因为质检是一个得罪人的工作。评"典范人物"评得就是你做了多少"变态"的事,譬如说,你二、三十年在同一个岗位上(虽然你做得都是你自己本份的工作),但还是评你一个,或者是你在亲人、家人遭受极大磨难时,"毅然决然"的选择以工作为重。坦白讲,我个人觉得这样的评选制度,很变态,很没人性。

很多公司以心目中理想的员工画像是:20多岁,没有业余生活,不生病,一天工作14个小时,在办公桌下打地铺过夜也不会崩溃的那种人。在我走过的企业中,发现有不少的企业老板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一点都不喜欢自己的员工有业余的生活,具体表现为:他们极其不愿意看到你休假,即便是正常的节假日、甚至是周末,他都希望你能常来公司转转,从早到晚在公司工作,有的公司甚至设了一个奖,内容是:上班最早奖(比一比方谁上班最早)、下班最晚奖(看一看谁下班最晚),然后每月对前三名、后三名做点名批评。为了让财务人员的工作更为饱和,他们甚至于让财务人员去帮助采购团队去甄别供应商……

一直以来,我都很欣赏IBM的核心价值观:尊重他人、竭诚服务、追求卓越。老沃森一直在公司强调精英意识,要求大家工作期间必须穿黑色西服、白色衬衫、打领带等,IMB刚创立那会,穿西服都是有钱人的专利,正是这种"尊重他人、追求卓越"价值观的指导,使得IBM的人员个个有很强的精英意识及稳定性,从来形成IBM的核心能力。再比如学咨询办的鼻祖麦肯锡公司就明确规定其咨询师出行必须坐头等仓,必须信客户公司最好的酒店……等等,这些都是在于使员工树立被尊重的感觉。苏州德胜洋楼制度中明确规定员工不得带病上岗,否则将受到严历的处罚。包括像海底捞,当员工生病、受伤时都会得到极好的照顾。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喜欢打"苦情"牌。我一次,我们在重庆参加一国企项目招标,本来,我们认为我们的胜算是非常之大的,因为他那标书都是我们拟写的(因为客户不懂,前期特意和我们沟通,请我们给其提供一份项目招标书),我们本以为胜算在握的。结果我们发现我们的竞争对手某公司的董事长居然打个绷带、拄着拐棍。结果,他们赢了,但是我在外面的洗手间里发现他把绷带直接解了,并自言自语:招个标太不容易了……我觉得这的确太悲情了……

稍微上点规模的企业都会有评先评优。我想,在评先评优制度、规则的设计上,我们常常也仔细、认真、务实。然而,越来越多的获胜者则是形形色色的悲情者,这显然不合理。事实上,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表扬那些在规定时间内将自己本质工作做得到位的人,而非加班、加点、毫无自已生活的人。(我的微信公众号:王荣增)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制度遇到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