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你只需要知道这么多(一)!

来自于自控力的最后一个章节

自控力,你只需要知道这么多(一)!_第1张图片

关于自控力,这是一本是非常好的书,在京津城际来回奔走的时候,我用了大概有三四次的时间,大致翻了一下,从心理学的基本套路上理解了如何自控,如何客观的看待自控力不足,如何有效的去克服这个不足。

007中的上海 苏磊,提到了任何你目前难以完成的事情是因为认知还没有达到。

有人会说,即使认知达到了,也可能无法完成。似乎不无道理,但实际上,我真正了解的是,任何事情,知易行难,如果你做不到,是因为还缺少实践中的认知,或者说在刻意练习理论中,还没有真正的走出舒适区,仅仅是知道而已。

意志力是可以锻炼的

我们鼓励早睡早起,目的是达到精力管理,因为大脑每天执行各种决定的过程中是消耗能量的。意志力相当于肌肉,可以通过锻炼变得更为强劲,同时也要足够休养生息的过程,否则很容易被消耗。

消耗是自然的,但是我们需要减少无谓的消耗。

比如我们常常在生活中设定不要怎么怎么样——

不想要转变为我想要,是自控力最关键部分

一个白熊的实验,告知被实验者不去想一头白熊,即使是仅仅这样一个词语。

结果:很长的时间内,白熊在被实验者的头脑里无法清除,即使他们很想那么做。

在书中把这种心理上的反应归结为讽刺性反弹

其实反弹就罢了!为什么叫做讽刺性反弹?因为往往生活中我们总是扮演着如此令人讽刺的角色。

越不让别人做什么,越容易出现什么!

比如:

教育孩子,仔细看题,不要做错啊!

比如告诉自己,当众讲话,不要紧张啊!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当心中背负着,不要——的时候,其实增加了大脑处理问题的负担。当什么都不想的时候,反而一件事情完成的更加出色。

同理的事情有很多!

医生告诉患者,不要吸烟,吸烟对身体不好。

看着越来越大的肚腩对自己说,不要吃太多,否则越来越走样了。

以上都是不想要!

大脑的运行路径是这个样子

大脑在处理事情时,有两个基本的系统,一个是执行,一个是监控。

执行就是根据设定的目标,指示你去做某件事儿,或者不做某件事儿。这个过程是比较耗能量的,不论你的决定是做或不做,对于大脑来讲,都是在执行一个决定,一个人每天面临无数的决定。

监控,是来审查你是不是把事情做到位,监控过程是耗能很小的,像一个秘密警察一样始终默默监督。

假如你设定的目标是不吃甜食,监控系统始终告知:要躲避甜食,在能量充沛时,做到并不难,一旦精力不足或情绪不佳时,执行躲避甜食的操作,就会面临难题,消耗意志力,最终难以执行下去,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

所以大部分有心靠节食来减肥的人最终失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儿!

无须自责!

有解决的办法

在书中举了两个关于巧克力的例子,一个节食的例子,还有一个有自杀倾向的人的疏导案例。

最终得出的解决方案

1 承认自己脑海中的欲望、体察渴望这种事物的感觉;

2 不要立即转移注意力或者强制辩解,接受大脑中讽刺性反弹的机制;

3 意识到自己的思维,但是明确自己有能力去选择是否跟随自己的想法;

4 记住自己的大目标,提醒自己预先做出的承诺。

一些实际的转化举例:

电视发烧友,转化任务为成为优秀的厨艺大师。

学生把不要迟到,转化为每天早到5分钟。

减肥目标是怎么节制高热量饮食,转移为让自己获得更加健康,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以上仅仅是从任务的初步转化上来完成。

自控力,你只需要知道这么多(一)!_第2张图片

更核心的是体察自己的情绪

驾驭有害的冲动,比如发怒、抱怨等一些容易对其他人造成压力的冲动型情绪。

这种驾驭冲动的方式类似于传统武术的吐纳、瑜伽中的冥想等,关注自己的呼吸,心率,情绪的变化。也正如武志红所提到的让正面或者负面的情绪正常的流淌就好,而不是刻意的把这些情绪分成好坏,然后去压抑坏的情绪。否则按照讽刺性反弹现象,最终还是要以某种更加激烈的程度表达出来。

有些“不要”是人与人之间传递的

自控力,你只需要知道这么多(一)!_第3张图片

教育

对待学生,哪怕是很小的孩子,直接告知应怎么去做,而不是禁止他不要做什么。

一旦告知不要做什么,孩子大脑接收指令后,总记得不要去做什么,更加容易做错事情,结果有两个,一个不再敢去探索,打击自信;一种是逐渐出现逆反心理。(因为孩子成长,必然要突破父母的压力圈层,所谓青春期逆反的存在是孩子成长的非必然阶段)。

父母提供的是(父母其实就是一个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自己,同时管理孩子):

1  告诉他怎样去做(父母需要学习最先进的方法,如果父母不知道,孩子早期也很难自行探索);

2 孩子无法理解的,父母给予模仿(好的父母必须自己有强大学习能力);

3 孩子上手进行操作(足够时间的观察,避免紧盯,会打扰孩子的专注力);

4 在操作中给予反馈,拒绝唠叨信息和泼冷水指令(增加信息处理难度,打消儿童的积极性);

医疗

对待患者

自控力,你只需要知道这么多(一)!_第4张图片

一个医生有温和的态度,这是医患沟通的一个基本要素。

告知要减掉体重、不要吸烟可以采用自控力中提到的策略,给患者设定目标,而不是仅仅说不要吸烟,不要吃含脂肪多的食物(因为基本无效)

在此基础上,如果给患者交流的信息太多,患者往往记不住,遵照医嘱的可能性就更小。

所以温和的态度,长期的随访,图片或者文字版的知识传递,患者获得有效信息足够多,医嘱的遵照执行会更加简单,生活质量自然会提高更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控力,你只需要知道这么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