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者就不能乐善好施了吗?


“人民日报”前几天有条微博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原文说,江苏大学的小李在上初中时,被甘肃农村的贫困状况震惊,之后决定每月出900元资助村里的三个孩子。为了保证每个月的持续自助,他上大学后每顿正餐只吃4元左右,缩减一切开销。

然而,这一“感动中国”范的故事并没有迎来一片赞声。有人认为应该由政府来做,有人觉得拿父母钱捐赠不合适,还有人觉得行善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是病态行为。

乍看之下各有道理,仔细思索则似是而非。

低收入者就不能乐善好施了吗?_第1张图片

首先,如果对贫困人群的援助仅能依靠政府,那么民间本该由互帮互助建立起来的力量很可能就被忽略乃至压抑了。在我们看来,与其看到问题就在网上骂政府,不如要求政府通过捐赠抵税的方式把资金导向支持解决问题的社会机构。当然,这是长期的解决办法,短期内我们看到问题只能先解决而不是等待政府。小李资助的两个孩子如果要等政府救援的话,很可能已经错过上学的最佳时机。

其次,使用父母的钱帮助别人是否恰当呢?从原博中我们可以看到,小李没有要求父母额外给钱,而是缩减自己的生活开支,这说明不存在强迫父母做公益的情况。

最重要的问题是,行善只能量力而行吗?

在批评者看来,能力小的应独善其身,等能力大了再兼济天下,否则是病态的。换句话说,公益应该让富人来做,其他人就可以旁观了。

虽然不能确定大部分中国人是否这么想,然而,数据却足以证明这一想法。Coutts 的研究显示,2014年中国捐赠额的来源渠道比例,其中机构/公司占加起来占了76%,而个人只有24%。

2014年中国捐赠额来源渠道比例

低收入者就不能乐善好施了吗?_第2张图片

2014年中国捐赠来源比例了解来源

这样的数据看起来似乎没有多大问题。

但是如果对比一下西方国家的数据就会发现不同。

在美国,72%的公益捐款来自于个人,与中国的个人捐款仅占24%,机构/公司捐款占比76%恰好相反。而在英国的同比数据则是90%(个人)和10%(公司/机构)。

在美国的捐赠额中,有72%来自个人

低收入者就不能乐善好施了吗?_第3张图片

2014年美国捐赠总额达$358.53 B(3585.3亿),其中72%来自个人捐赠。

数据来自Giving USA(数据需要购买)。

扎克伯格前段时间的大笔捐赠并没有打破这一规律。450亿美元的股份捐赠让小扎冲进美国富豪捐赠榜前几名,然而美国富豪捐赠的前五十名总额加起来,也不过占美国捐赠额的2.85%。

过去10年美国Top 50捐赠额统计

低收入者就不能乐善好施了吗?_第4张图片

数据来自慈善编年史网站(The Chronicle Of Philanthropy)

此外,我们可以看看中美公益捐助总额的对比。我们看到两国公益捐赠的差距跟两国GDP 和个人平均收入的差异比起来令人汗颜。

06-12年中美捐赠额对比

低收入者就不能乐善好施了吗?_第5张图片

图片来自CNN

最后再看一下中国在国际上的公益排名:根据2015年英国CAF(Charity Aid Foundation)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慈善指数在145个国家中的排名倒数第二。而与此对比,我们的近邻——缅甸却名列第一,美国则名列第二。

CAF报告中中国慈善指数排名

低收入者就不能乐善好施了吗?_第6张图片

数据来自CAF(CharityAid Foundation)

结论:我们当然不是要为富人免除社会责任,也并非要求生活拮据者不计后果做公益。但如果单纯觉得公益专属于属于富人,则是放弃了每个人都可以让社会变好的权利与责任。不但如此,指望少数富人行善来改变社会无疑也是天真的。绝大部分人并不那么富裕,然而正是因为境况差异不会特别悬殊,我们才更能对穷人的困境感同身受。

穷人更慷慨:穷人捐赠金额占收入比例是富人的2倍

低收入者就不能乐善好施了吗?_第7张图片

数据来源:McClatchy Newspapers

作为普通人,我们可能以为自己的付出改变不了社会,然而不要忘记,正是数量庞大的普通人在决定社会的慈善指数——在别人有难的时候帮上一把、为社会的不公发出一点抗议、为专门专业从事慈善公益的机构捐赠一点资金……有这样累积的点点善意,我们才有看到一个良善社会的希望。

▕ END ▏

文/ 杨益 黄晓婷

图/若不能打开请转墙外



低收入者就不能乐善好施了吗?_第8张图片

「奇点公益」

微信ID:ijidian

「奇点公益」是一个致力于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公益行业效率和透明度的公益机构。「奇点公益数据库」是一个连接百万公益组织与大众的维基公益数据库,遵循开放、协作、透明的理念,让做公益不再盲目和低效。


低收入者就不能乐善好施了吗?_第9张图片

长按二维码,关注奇点公益,公益数据尽在手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低收入者就不能乐善好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