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脑可以重构——论习惯的底层机制

你的大脑可以重构——论习惯的底层机制_第1张图片
封面

今天要跟大家探讨的一个问题是习惯培养。

可能你会说,明明是一直在讲整理物品相关的,怎么突然扯到习惯。你还记得我之前提到的PKU模型么,在定位后,长期保持整理秩序的关键是要养成随手归位以及每日清零等的生活工作习惯。如果没有这些习惯支撑,⎡零整理⎦又从何谈起呢。

整理物品实际是通过外物辅助我们更快的建立更高效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我一直在说,整理不是目的,持有物品也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品质。而习惯的建立过程,其实是改变大脑细胞连接的过程。

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法改变,很大程度上是生活中太多的习惯我们很难改变,我想,了解完大脑习惯形成的底层机制会对你下一步采取行动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1. 行为、习惯与大脑的关系

为了更清楚的从科学的角度了解我们的行为以及习惯如何相互作用,如何影响,有没有办法通过学习和练习,改变自己?最近也是阅读了相关的一些资料,具有代表性的是《执行力差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和《慢思考》。

1.1 我们的身体里不止一个自我

我们的身体里不止有一个自我。

—— 摘自《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第48章「执行力差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关于人大脑的思考,其实自古都有,自我至今对于大脑的研究观点,总结如下:

你的大脑可以重构——论习惯的底层机制_第2张图片
自古至今对大脑的研究

关于第三个观点的详细阐述如下:

你的大脑可以重构——论习惯的底层机制_第3张图片
大脑的三层

解读:

第一层直觉和第二层情绪大脑都是动物界对外接刺激的快速反应。而第三层是人类之所以进化为人类的区别。想要不断提升,需要将三者更好的配合,我们需要把更理智的处理方式在第二层和第一层建立快速链接。从而不断升级我们的大脑。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重复应用,达到内化的过程,从而从硬件上升级我们的大脑。内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改造第一层、第二层大脑的过程。这个内化,是真正意义上硬件上的升级。并非像通过化妆改变面部形象,而是通过健身改造身体结构。

1.2 三套脑系统的理论

在过去二十年来,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拥有三套负责认知、决策的脑系统,分别是“思考脑”、“反射脑” 和“存储脑”。

思考脑:需要持续投入注意力保持专注,用于处理复杂的思考。

反射脑:在漫长的烟花过程中,反射脑是三套脑系统中最古老的一个。它的速度很快,处理问题完全自发无意识。这套脑系统能够同时处理多个输入信号,它消耗的能量不多,而且快的像闪电一样,因为它在工作时会抄很多捷径,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的。情感网络也属于反射脑的一部分。情绪也会大规模地抄捷径。

存储脑:是将大脑信息进行分类和存储。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

你的大脑可以重构——论习惯的底层机制_第4张图片
三套脑系统


个人解读:

当然这种大脑理论与上边的三层大脑并不矛盾,只是这里的反射脑包含了上边所说大脑的第一层直觉处理层和第二层情感处理层。

其实最初想要研究习惯,是因为自己想要改变,出于惯性,总是生活在过于旧的模式中无法自拔。于是研究了很多关于习惯的书,大都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讨论,但心理学其实更底层的更基础的机制和原理应该是生物神经脑科学,当然这种叫法可能不科学,因为自己毕竟没有系统研究过脑科学相关的科学,是不是有更基础的科学理论支撑。这个其实也是研究一般知识所有了解的三个层次:道、法、器。之所以要研究三层,不仅仅是为了在给别人讲的时候如何用一句话、三句话、或一本说说清楚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清楚事情背后真正的原理:what、why、how。(不好意思,此处插入了一些内心OS)

对应与习惯养成的道法器.

你的大脑可以重构——论习惯的底层机制_第5张图片
关于大脑组成不同学科的解读

后天的捷径:习惯

在生活中无论是我们开车、起床洗漱准备出门,一个行为会直接触发下一个行为,所以我们无需思考就能顺畅地完成复杂的流程,这样的一个流程被称为“组块”。或者你叫做“习惯仪式”也可以。反射脑会把多个片段组合起来,形成高效的“组块”,这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简单。

通过大量训练,行为和推理过程可以从有意识的思考脑转移到反射脑,变成自动完成的,无意识的反射、直觉和习惯。现代扫描仪技术已经证明了一点,一旦某个行为变成习惯,控制这个行为的脑部区域会发生转移,思考脑以一种微妙的方式监督着反射脑。

2. 改变习惯的方法

要理解、研究和改变习惯,TBR日志法十分有效。TBR即触发(Trigger),行为/习惯(Behavior/Habit),奖励(Reward)。(注:原书其实叫ABC日志法,但我觉得这几个单词更贴合这套方法,私自改了一下)。以下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对该方法的解读,这个方法,有点像是编程。

2.1 TBR日志法

如下是自己内心日志的演绎过程:

当你心中有一个念头去做某事,比如说,你原来没有早起的习惯,你想培养,那么在最初培养的阶段,当闹铃响起,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好困,我要继续睡觉,但此时,你就要开始注意了,你现在运用的是你的反射脑,你未来的日子是要重构你反射脑起床的逻辑处理程序。这个重构是固化的硬件级的重构,所以需要反复刻画才能形成,就像你要在一个印章上刻字,你需要反复刻画。此时,记住,你一定要提醒自己,那个不是真我,你先不着急起来,你可以先反思一下,反射脑,不想叫你起床的逻辑是什么,可能很简单,就是我很困,我要接着睡,你可以再深究一下,你发现,你有一个逻辑一直左右你的行为,就是,我要是困,我即使开始工作学习,都没有效率,那你问问自己,你现在睡了多久了,哦,我已经睡了7、8个小时,这个足够了(当然,这里插一句,每人睡眠时间不太一样,你也可以通过不断的试验调整,找到自己快速入睡,睡眠的时间)。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的大脑可以本来有一种想法就是,起来就得继续做昨天不想做的东西,你潜意识里其实是在逃避某个问题,而为了逃避某个问题,你自己欺骗自己的大脑,哦,我还没睡醒,我需要再睡一会……

你看仅仅是一个起床,你的大脑固化了多少错误的程序。为了让自己能够培养新习惯,你第一步就是先认真记录自己的思维过程,其实这一步就是元认知的培养训练了。你首先要悄悄的告诉自己,这可能是你进化的开端哦,因为通过你的分析,以及你想植入的新的处理逻辑,会在新习惯一次又一次重构在你的大脑中。开始可能需要思考脑不断配合调教,这时候,你会觉得费力,但当这个程序真正刻画到反射脑以后,你就不用费吹灰之力了。

元认知会拆开来解构我们大脑执行的每一步逻辑,这一点有点像是写程序算法,你需要一步一步思考,理解元认知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学习一门变成语言吧。

2.2 情绪记录

不光日常的生活习惯,你也可以通过这种元反思的方法,重构你的情绪。

情绪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反射。比如有人形容不喜欢一个人就会说,我看见他我就来气,这其实是大脑建立的一种情绪反射。思维带来情绪,继而引发生理性反应和行为,这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基于这个理念,有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叫认知疗法,这套疗法的核心理念是,人们之所以感到抑郁,是因为他们习惯性地产生让自己情绪低落的想法。治疗就是要发现真正导致情绪低落的动因,然后用新的行动或思维改变原来的习惯性逻辑。

其实无论是日常生活习惯,还是情绪习惯……,改变不良习惯的最好方法,就是先用你的思考脑重新审视原有习惯的思考逻辑,然后用新的思考逻辑,循序善诱,耐心调教自己的反射脑,抛弃旧有的不良逻辑,告诉它,新的习惯会让自己变得更好,适当给一些奖励。记得先分析,再循序善诱,不要强迫反射脑,因为他是非常顽固的,如果他坚持不住,就直接放弃了。

你可以自己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左边用来记录你的错误习惯的思维逻辑,右边用来梳理你想要形成的习惯的思考逻辑。一点一点改变自己的思考习惯。

3.「简物系列」的底层逻辑

「简物系列」第一季是从我们身处的三大空间场景的角度,通过梳理我们的工作生活场景,从而重新建立和固化我们的工作生活流程,通过外在物品位置的固化,去引发大脑思维习惯的形成,其实是在重新建立反射脑的某些习惯。当然改变并非一蹴而就,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大脑并非我们的身高成年之后就不再成长,相反,我们的大脑可以通过我们不断思考训练,可以将很多更高效的逻辑固化到反射脑,真的实现大脑硬件的升级。

3.1 习惯卡片

制作习惯卡片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这种训练。你可以把你自己想培养的习惯打印出来,贴到习惯触发的场景中,配以打卡的方式,提醒自己每天完成。

最后,引用笑来老师(舆论并不会压倒任何一个真正思考的有脑人)的一段早就讲过的话结束,我每次读完都觉得很振奋.

执行力强的人和执行力差的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他么各自生活在与对方截然相反的镜像世界里。虽然你觉得跑步累,但不见得所有人都觉得累,总有“另外一个物种” 愿意到健身房里跑步,大汗淋漓,让自己精神焕发;虽然你觉得做某件事很无聊,但不见得所有人都觉得无聊,总有“另外一个物种” 兴致盎然地做着你完全不能体会到快乐的事情;虽然你觉得做某件事很辛苦,但不见得所有人都觉得辛苦,总有“另外一个物种” 就算不吃不喝也要把它做完 —— 谁拦着他,他就跟谁急!

—— 李笑来(对于流言,我想说的是,舆论并不会压倒任何一个真正思考的有脑人)

最后,祝你早日「进化为另一个物种」.

参考阅读

1.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 ,[美] Theo Compernolle .

2.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李笑来,第48章 执行力差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

最后,如果,对你有所启发,欢迎随意打赏.

祝大家有一个愉快的周末.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大脑可以重构——论习惯的底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