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今年六周岁,不像其他男孩那样喜欢舞枪弄剑,或是汽车拼装等,而是对动物类玩具情有独钟。
四岁时,痴迷于海洋动物,什么虎鲸、蓝鲸、座头鲸、海豚、海狮、海豹、小丑鱼、蝴蝶鱼、旗鱼等等,如数家珍。哪些是鱼类,哪些是哺乳类动物,分得一清二楚。
五岁时,酷爱恐龙,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分别生活着哪些恐龙,哪些恐龙是食草类,哪些恐龙是食肉类,更是难不到他。家中几乎成了恐龙的世界。
现在,又迷恋上了昆虫类动物,蝴蝶、蜜蜂、蜻蜓、蜘蛛、螳螂、粪金龟、蚱蜢、蜈蚣、独角仙等,更是了如指掌,每天都会画上几张,还能把它们编出一串串动听的故事来。
四岁时,他说想要到大海里去看海洋动物,我告诉他将来长大,可以考海洋大学,做一个生物学家,专门研究海洋动物。
从此,他就以生物学家自居,每天在电视上,在书本里研究各种海洋动物。《海底小纵队》二百多集的动画片,从头到尾,他不知看了多少遍。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妈妈,我现在看它们,就是为了将来能更好的研究他们。
因为他的喜欢,全家人会在不经意间关注海洋方面的信息,我和她姐姐去北京旅游,在科技馆看到了潜水服,当时无比兴奋,特意把它拍下来,拿回来给儿子看。
关于海洋大学,我也是做了一定的研究,比如它在哪座城市?它分别设有哪些专业?它最近几年的招生情况等等。对这些信息的捕捉,是为了能够尊重他的选择,更好的引导他,也表明家长的一种支持态度。
五岁时,他对恐龙的酷爱完全到了一种痴狂的状态,简直就是一个“恐龙控”。一提到恐龙,就两眼放光,他能和你绘声绘色的谈一个多小时,都不会觉着累。家中“养”的恐龙不下于一百只,有关恐龙的动画片及书藉更不知看了多少。
有一天,他问我:“妈妈,恐龙到底是怎么灭绝的?”
我想了想,按照在书上看到的内容答道:“这个问题还存在很大的争议,目前有几种说法,但具体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是吗?那这个问题就由我长大来研究吧!我长大了要做一名古生物学家,亲自去挖恐龙化石,一定要研究出来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儿子无比自信与坚定地说道。
那一刻,我也被他的执着与决心所深深地感动,感慨理想的力量之强大。
现在,他又开始对昆虫类动物逐渐地兴趣加浓,这几天正在研究法布尔的《昆虫记》。
记得,上周三,他在喜马拉雅上听到一个有关昆虫的故事,竟然感动的哭了。
那是一个有关亲情的故事,妈妈生下宝宝就绝然的离开了,从来没有回来看过它,于是它非常恨它的妈妈。长大后,才慢慢地明白,妈妈不来看它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它,怕被坏人跟踪危害它的生命。
儿子对这些动物的喜欢,不仅让他找到了自己的理想,还学到了勇敢、团结、努力、执着这些好的品质,并深刻地理解了母爱的伟大。
针对孩子的爱好与理想,我也会不时的对这方面知识去进行补充与研究,并通过多种途径支持他、鼓励他。
肯定有人会说,孩子还那么小,就让他树立这些很难实现的理想,关注那些高考生才该关心的问题,是不是为时过早了?
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引导孩子为理想而奋斗非常好的机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只要他现在开心,并能在他学习的时光里为理想努力过、奋斗过,至于最后能不能实现,那都并不重要。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儿子年经尚小,有时候会出现不想上学或是不认真吃饭等现象,我都会把他的理想拿出来说一遍,他立刻就有了力量,因为他知道有一个理想要他去努力现实,而且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与喜爱。
我有一个朋友,前两天和我聊天,说他家上初中的儿子没有什么理想,好不容易引导才说出一个自己的想法:将来要找一份不太累的工作,能有好多的自我时间。朋友听后,无比担忧,说孩子胸无大志。
我告诉她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理想呀,能养活自己,工作又不太累,试问我们成人又有几个能达到这种境界?
初中的孩子学习压力大,加上已慢慢地形成了成人的思维,想法也是比较接近现实的。
因此,不管孩子的理想是大是小,我们应该首先肯定这种理想,并让他明白这个理想要想现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努力学习,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学习一个好的专业,将来才有可能找到一份轻松的工作。
进而,让他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努力也是为了实现他自己的理想。
记得有一句名言说: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所以,理想的实现反推到现在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从而激发出他的潜能。
孩子的理想无论大小,只要是他自己的想法,我们都要加以肯定,不断地进行放大,然后再分段,逐一攻克,最后就有可能实现。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理想是生活的方向,是奋斗的目标,是孩子努力向上的精神支柱。
家长们一定要引导孩子树立自己的理想,激发他们为之奋斗的决心。
也许,一不小心,理想就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