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障碍(一)

导论

1概念

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心理学分支,研究心理学发生变化的一门科学。包括认知、情感、动机、意志行为和人格特征。

2变态心理学工作重点

描述现象,发现原因,治疗干预。

3概念区分

神经病,神经系统障碍;精神病指心理功能受损,自知力缺失,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它包含了各种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属于心理学范畴,是不同种心理情绪行为的总称。更注重从心理学角度对异常现象的研究和理解,心理障碍加重的人不一定是精神病。

#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属于两个相辅相成的不同领域,前者心理学,后者是医学角度。

第一节 正常与异常、标准与重症精神病的界定

一 正常与异常的界定

1以个人的的主观经验来判断:

病人自己的内省经验为标准;治疗者或者研究者的内省经验。

2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来判断

与社会常模相比较得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条件。

3统计和测量结果来判断

4是否有病理变化

# 各个标准需要结合使用,目前常用病因与症状的诊断标准。

二 重性精神病界定

1界定

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保持与现实的接触。

2三个特点:

现实检验能力受损、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缺乏症状自知力。

3分类

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功能性有精神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偏执型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

#神经症和人格障碍属于较轻的功精神障碍。

第二节 焦虑障碍

重点

恐怖症、惊恐、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PTSD临床表现及病因和治疗。

概述

1焦虑

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未来的一些不利情况。发生于危险来临之前,指向未来。

2三个功能

3信号功能;动员机体备战;参加学习和积累经验提升抗危险能力。

3特点

体验是害怕;情绪痛苦且指向未来;没有实际危险;伴有躯体不安和精神运动性不安。

4分类

现实焦虑;神经症性焦虑,来源于潜意识的本我,比如经常担心一些小事的人;道德性焦虑,体验到罪恶感和羞耻感,来源于对超我的恐惧。

一 恐怖症

对特定的事物和处境有强烈的恐惧情绪,采取回避行为,伴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

一 临床表现

广场恐怖症

害怕开放空间或者害怕离开家,害怕人群拥挤的场合以及难以逃回安全处。

表现

焦虑症状,严重时有惊恐发作;均在特定情境发生;回避行为。

社交恐怖症

对人际处境有强烈的恐惧情绪。社交情境不容易回避,故对生活影响明显。

表现

患有自卑感以及害怕别人评价自己。如公共厕所不能小便。

# 社交恐惧避开人群的接触和交谈,不是害怕离开某处,不同于广场恐惧。

特殊恐怖症

对存在或者预期的特殊事物或者情境有不合理的恐惧。比如昆虫、登高、雷电、黑暗和某些疾病等。

(三)病因

1生物学因素

可能的生物突触后5-HT受体超敏现象。

2心理社会因素

(1)心理分析理论

无意识的本我冲动——对抗焦虑产生恐惧——产生置换防御机制——回避行为

(2)行为治疗理论

习得对条件刺激的害怕反应——为了减少害怕——习得回避条件反应的行为。

(3)模仿学习观点

例如被蛇咬的反应可以被别人看到,模仿后患上蛇恐惧,形成传递。

(4)认知理论

高估或者夸大某一事物或者情境的危险性。例如社交恐惧症里,自卑的人更容易看到负性评价。

#leary的自我推荐越说认为,决定社交恐惧症的共同因素是动机,想在别人心里留下好印象,以及完美主义倾向。

(5)人格和父母养育方式

天生胆小怯懦的婴儿;父母的干涉拒绝以及过度保护。

(四)治疗

1药物辅助

2心理治疗

(1)心理疾病,非器质性病变,非性格弱点。

(2)保证得到有效的治疗。

(3)告诉表现特点

(4)药物仅仅暂时服用

(5)家人的支持与共进退

具体治疗方法

(1)行为治疗(最有效)

–系统脱敏

  #关键是确定害怕的等级系统

  步骤一 放松训练

  步骤二 恐惧目标按照程度大小排列

  步骤三 放松状态下;逐渐暴露于恐惧目标下(想象或者现场);逐渐进步减轻恐惧。

–满灌疗法(冲击疗法)

直接置身于最恐惧目标下,鼓励坚持到底。简单有效,但难以耐受。

–模仿法

治疗师作为榜样面对并处理恐惧目标,患者学习模仿。可以按等级模仿。

–社交技能训练

–放松训练(个人觉得是重点)

(2)认知治疗

帮助识别和挑战不合理的负性认知想法。可采用小组形式,认知重建。

(3)森田疗法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接受自己的"症状"不排斥,不去关心它的表现和结果,带着脸红紧张像正常人一样社交。

二 强迫症

(一)概念:

主观不可控制,观念、意向和行为反复出现,自知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引起显著焦虑和痛苦的心理障碍。

特点:

痛苦感、属我感、纠结感

(二)临床表现:

分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

如下特点者易患病:

病前有不良人格,人际交往和社会功能差,童年即起病,症状怪异,伴有抑郁障碍。

(三)病因

1生物学因素

遗传和脑功能异常

2心理社会因素

(1)人格因素:

强迫型人格障碍

(2)心理分析理论:

来源于被压抑的攻击冲动和性欲望。

(3)认识领悟:

来自于童年的精神创伤。成年后使用幼年的处理方式来排除幻想和恐怖情绪,表现出来的就是强迫症。

(4)行为主义:

焦虑刺激和观念建立了条件刺激。

(5)认知行为:

绝对化认知的歪曲。

(四)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被作为一线治疗,心理治疗为辅助。

2心理治疗

病人有绝对性思考方式,依从性差。

(1)心理分析疗法:

揭示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领悟症状中无意识的真实含义。

(2)认识领悟疗法:

放弃儿童的思考模式,鼓励用成人的态度重新思考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3)认知行为疗法:

暴露于引发焦虑强迫的物体和情境,同时克制强迫行为。

(4)森田疗法:

对强迫观念有效而不适用用强迫行为。任其存在该干啥干啥,越是出现强迫观念越进行有意义的活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焦虑障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