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路2016.8.2

       刚好在实验告一段落的时候,看到朋友圈里有篇这样的文章“好老师都在好学校,进了好学校,就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我们都拼了命地想进名校。这两天,正是中考零志愿分数线、大学统招分数线公布的紧张日子,对一流名校招生的关注,尤其强烈。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所有一流医院收治的都是最难治的病人,而所有一流的中学招收的却是最好教的学生?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他说,谁能回答我?谁又能破解这个难题?而破解这个难题,也许是中国基础教育走向优质均衡发展的希望所在。……”

       我想如果没有从学校出来、没有做过上市公司的教育顾问之前、没有经过这次实验之前,我也会提出这样的质问。而且这次的入校实验似乎也有一点用行动去回答这个问题。但现在,我会说这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当教育产业化和医疗产业化的改革开始之后,人们越来越关注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和经营,不得不把效益放在第一位。每次中考之后,社会关注的是某学校的重点中学升学率;每次高考之后,举世瞩目的是某校的重点、一本升学率。何曾见到一篇报道是关于学困生转化率的?

       说到底, 学校觉得好教的孩子,是因为这些孩子的家长做好了家庭教育这项基础工程!学校对这些好教的孩子做锦上添花的教育,比对那些不好教的孩子做雪中送炭的教育,更舒心,也更容易得到关注和认同。

       就像学生和家长都会选择好学校一样,对等地来看,学校也会选择好学生和好家长。举个不一定恰当,却又非常现实的比喻:办学校就像开公司,同样要面临竞争,如果选择学生就像选择员工一样,谁愿意要态度消极、能力不强的?当老师就像做经理,同样要有绩效考核,如果选择学生就像选择拍档,谁愿意要处于劣势、且是内耗的?

       在社会阶层分化日趋明显和固化的时候,回答这个问题前,是不是也要问一下:为什么学生和家长都争着要去好学校?为什么病人都尽量选择好医院?

你可能感兴趣的:(渣路20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