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钢造假——日本“工匠精神”的覆灭

自1881年步入工业时代以来,人类已经用了一百三十多年的时间发展工业,我们经历了从机械制造到工业4.0的巨大变化,不断追求着大国制造的“工匠精神”。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日本为“工匠精神”的榜样,日本也一直用它的电气产品、日产汽车捍卫着自己制造业龙头的地位,然而就在10月8日,一条关于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大规模造假的丑闻浮出水面,舆论哗然,业界震惊,日本耗时数十年塑造出来的“工匠精神”形象也轰然崩塌。

神钢造假——日本“工匠精神”的覆灭_第1张图片

日本神户制钢所(KOBELCO) 创建于1905年,是一家以钢铁业为核心的综合性跨国公司,《财富》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其地位在日本乃至在世界都可以说是极高的。日本向来有财阀控制政坛的传统,神钢也不例外,日本首相、自民党党魁安倍晋三就是从神钢走向政界的。

正是这样一个在经济、政治上具有双重优势的企业,这样一家代表日本工业最高水平的“百年老字号”,却曝出了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底期间,违反合同篡改强度和尺寸等质量数据的造假事件,其中涉及的产品包括铝制零部件1.93万吨、铜制品2200吨、铝锻件1.94万件,约占铝和铜业务年销售额的4%,着实让人感到震惊。随后神钢CEO川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歉意,并表示如果客户要求,公司会提供赔偿。

神钢造假——日本“工匠精神”的覆灭_第2张图片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随即“神钢造假门”事件持续发酵,一大批使用了存在质量问题的钢材铝材的下游企业也受到影响,小到日系车企的引擎盖、车门,大到新干线车身和三菱重工的日产飞机,甚至于美日国防军工的各门类武器都使用了这类金属材料,在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引起轩然大波,截至笔者发稿美国司法部和日本经济产业省已经介入调查,丰田(Toyota)、雷克萨斯(Lexus)、三菱(Mitsubishi)乃至美系的通用(GM)和福特(Ford)都陷入了连锁的信任危机,神钢的赔偿无济于事。

神钢造假——日本“工匠精神”的覆灭_第3张图片

不仅如此,随着调查深入,质量检测篡改数据的产品已从铝制品、铜制品、铁粉扩大到生产液晶屏所用的合金材料等,且有继续增多之势。使用数据造假产品的公司也增加到约500家,规模为事件伊始的两倍有余。另一方面,据外媒报道,神户制钢所的数据造假历史不止川崎所说的10年时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在公开场合无意提及过神钢质量标准不够严格的问题。

在日本,神户制钢的质量造假问题并不是个案,早在今年年初东芝公司(Toshiba)就涉嫌财务造假,虚报利润以十亿美元计,遭到数家知名信贷机构信用降级;还有前一段时间高田公司(Takata)因为“死亡气囊”而变成日本最大破产案的被收购方;甚至三菱汽车公司(Mitsubishi)也被发现在燃料消耗率试验上存在造假行为。日本制造业巨头们的信用岌岌可危。

究其本质,日本制造业企业接二连三的造假主要是因为,在产能过剩的世界大背景下,生产不停却不见利好的焦虑与被迫转型的无奈。在工业发展的逆流中,曾经风光无限的日本企业急于求成或掩盖下滑业绩,最终导致日本制造业近年来连曝造假,这终究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虚假中“繁荣”,在“繁荣”破裂后频频造假,愈演愈烈。

笔者在撰写此文时又看到了一种有趣而发人深思的说法——企业文化帮了日本,也害了日本。日本人有着极强的组织性,他们安定、有秩序、懂得服从,这种文化意识在稳定社会、团体和企业运作上是积极的,也正是这点在企业文化上的映射,使有组织性的日本人和需要组织性的工业生产达成了一种难以想象的高契合度的协调,让日本在战后快速崛起,成为工业巨鳄中的一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服从”的企业文化,让每个知道秘密的人很自觉地闭了嘴,长时间下来,“错”似乎都变成了“对”,也就演变成了难以想象的长期造假的“保护伞”。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用造假手段企图把成本压力转嫁给供应商,并以此拉低价格获得竞争优势的行为是不健康的。不解决产能问题、不通过供给侧改革,而仅仅依靠成本手段妄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何其荒谬。解决之道还是应该加大研发力度,通过科学的手段让更小的投入实现更大的产出,这是当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唯有如此,日本没落的制造业才能走出阴影,重塑“工匠精神”的盛名。

发于2017年10月21日

评论人:东北育才模商协会学术部刘天宇

你可能感兴趣的:(神钢造假——日本“工匠精神”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