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思罔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掩一本书,不带走一片云彩。
阳老分享会上以抓谎为例,讲述海量收集识谎证据,按难易程度选择出158条谎言线索,以写书—《别对我说谎》组建内部知识逻辑,再填充认知心理学科,神经科学科的原理,内部逻辑构建树状知识。并将158条线索,逐一演练,花两到三年时间内化能力。这种建构模式,对于花了四年时间研究抓谎的我来说,被醍醐灌顶,脑洞大开,感叹不已。
怎么学懂一门学科,获取时间复利,书阳老师可谓苦口婆心,演讲、写文章、分享会,一遍遍声不停。读罢,自认其理论了熟于心,对号入座,自己也斯学而思,思而通,通而达。而对照阳老理论创建之路回首四年思考之艰辛,原以为自己学习抓谎,暗合老师说的读书六思中的理论,殊不知,却有天壤之别。
1、源头大于碎片。微表情在四五年前以《lie to me》故事的形式出现,成为一门知识,我从模仿艾克曼剧中场景练习微表情,找相关同类书籍参考,碎片越积越多,感觉大家讲得差不多,虽然从碎片中找到了信息的源头,达尔文著作《人与动物的表情》,并模仿他们研究微表情,但没有框架。马奇说~所谓模仿,就是观察其他行动者的经验,其他行动者采取什么行动取得成功,那就采取什么行动,其他行动者采取什么行动遭受了失败,那就回避什么行动。
无疑我当时只是凭直觉在模仿,模仿复制效率不高,无自己的内隐知识,收获的只是大海冲上沙滩的一些贝壳,没能随浪冲入大海,探索更广阔的领域。
2、生成大于管理。抓谎后面的理论框架,找到达尔文只是其中一条线索,我不知道如何利用这条线索去寻找这部分我未知的方法论,对我来说我有两个方法,找更多的书看,第二靠碰。我大部分时间就在碰的过程中,找到动态平衡理论,解剖学知识,《福尔摩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一个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因为没有框架,怎么样将这些心得融合整理又是一件难事。如同一杯倒满了各种好酒的杯子不能调制出美味的鸡尾酒,色香味俱全,充满意境。
3、输出大于输入。我将体验到的抓谎技巧运用到实战工作中,并结合工作的经验、教训、体会制作课件,培训新警,反响不错,自认为对微表情的操练到了一定的层次,有理论有案例。只在重复熟悉内易识别的高频线索,对于低频与难识别线索,却缺少了最重要的刻意练习,一直在舒适区感觉孤芳自赏,如同天天切菜的厨房高级杂工,如果不开始偷偷的练习,就永远不能炒出一桌好菜。
四年低效思考我还在得意忘形与苦苦不得要领飞跃间挣扎,阳老师已经在其他领域开疆辟土,代价无疑是惨痛的。还好听阳老师一席话,如同打通任督二脉,是时候一切从头来,思考微表情,学会学习方法论,学会如何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而不思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