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孩子一起追青春剧说起

01

从和孩子一起追青春剧说起_第1张图片
《你好,旧时光》剧照

最近口碑爆棚的一部网络校园青春剧《你好,旧时光》刚刚播完,这是八月长安的“振华三部曲”被改编为电视剧的第二部。

没想到我在被面临成为“一个肥腻的中年妇女”的年纪,还兴致勃勃与女儿一起追这种青春剧,也许是因为,最开始追剧的原因,只是因为可以经常假装回到那个青涩又美好年纪。

不过,我很快就发现,追剧这样的行为,竟然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收获。

我的朋友F,孩子和我家女儿同龄,她和我吐槽孩子的叛逆,说之前懂事的孩子现在很让她头疼,和他说话爱答不理,敷衍不耐烦是家常便饭,想和他好好聊天就是白眼一翻“你又不懂”,气得朋友七窍生烟。

朋友和我说:“太羡慕你了,你家的怎么那么乖啊,到现在都好像根本没叛逆期一样。”

14-15岁的孩子,说他/她没有叛逆期,你在逗我吗?你当我没听到过孩子对我的叮嘱那尾音上升的“知道了!”?你当我没注意过孩子对我的批评那句饱含不以为然的“哦......”?

02

从和孩子一起追青春剧说起_第2张图片
“理解”两字易读难做

育儿文章无数,中外专家对于如何教育孩子,总是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劝家长注意这个,注意那个,告诫家长怎么做,但相信还是有更多的家长对此头痛不已。

父母群里聊天,讨论起各自孩子的近况,吐槽和焦虑是永恒的话题,听得多了,感叹当父母真是一项难度极高的工作,压力不亚于职场,收获不高于情场。

从孕期的胎教开始,父母就处于持续紧张状态,而其中最不可控的就数孩子的叛逆期,似乎你之前学过的那些教育理论知识全都一夜之间喂了狗,不但原来的方法不好使了,当你苦口婆心和孩子沟通时候,还可能收到孩子投过来不屑的眼光,怎一个烦恼了得。

多少教育专家告诫,一定要理解孩子,多少家长也说过会理解孩子,可我们都知道,“我理解你”有时候是最虚伪的一句话,因为,很多人都只是基于“我应该理解你”说出这句话,但说出这句话之前,扪心自问,有几个人把自己的心态放在对方的高度,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更不要说,就算你这样做了,实际上对方的感受,你能感受到的不足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孩子是最敏感的,叛逆期的孩子更是过度敏感并脆弱,你自以为的“理解”往往被孩子理解为“虚伪”,因为在孩子眼里,你的现状和他的现状隔着几个太平洋,你不过是为了“套取”他的真心话而装出来的。

是不是很心塞?可在孩子的眼里你就是这样,那么,明智一点的做法是什么呢(不敢把话说死,教育孩子是一辈子的事,不到最后盖棺定论,谁都不敢说成功)?

以我和几个类似朋友的经验看,孩子在什么年龄段,父母就关注和他年龄段同维度的事,目的无非是将自己尽可能贴近那个年龄段,重构自己当年的心理状态、思维模式,才可能尽可能用“同理心”去看待孩子的世界,才能尽可能与他的心灵贴近。

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孩子越大,他所处的年龄段距离我们越近,越能更客观重现当时的场景,也越容易做到“理解”二字。

所以我们不需要对叛逆期过度紧张,这是孩子正常成长的必经之路,现在不叛逆,倒是真要担心今后有了自己的生存能力再来给你叛逆一回,那时候家长才叫欲哭无泪又有心无力。

03

从和孩子一起追青春剧说起_第3张图片
正确对待孩子叛逆期,心态占80%,方法占20%

面对孩子的叛逆期,端看你用什么心态和方法去面对,心态占80%,方法占20%。

记得就在前几天,恰恰是我生日当天,孩子给我打了个电话“老妈,我挂科了”,我当时工作正在手忙脚乱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心头火起,差一点就发飙,正想吼一句“那你上周末还一直吵着要追剧!”,但话到嘴边又停住了。

因为我脑海里闪过了剧里女主偷看小说的场景,刹那间想到,在我自己高中的时候,也曾熬夜偷看完一整本小说,再进一步想到,作为也曾被黄冈密卷这类变态题目折磨到怀疑人生的“重点班”学生,难道我自己没挂科过?难道我们班的前三名没有挂科过?我凭什么这么苛求她?

当时这些单元考,月考,我们有几个人是主动告诉过家长的?而我的孩子,还能这么平静坦诚地主动和我沟通,我应该感到欣慰,至少在她心目中,我还值得信任。从这一点看,我比我的母亲幸运。

也许是和她一起追剧的过程,我发现了这是我最能理解她的时候,因为那一刻,我的思维状态最贴近当年那个青涩美好的年龄。

这个阶段,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几乎都能在类似的剧里找到对照:

同学之间排名的竞争、对知识点没有摸透导致考试时候的心虚恐慌、一场高难度考试过后一片惨不忍睹的分数、周末和假期到处奔波的补习班、相互打听同学做的教辅课外题,以及关注的歌手、小说和二次元世界、对“校花校草”的议论和关注、同学间懵懂又青涩的感情......

经历过这次共同追剧,我的宽容度比平时放大了N倍,因为每当孩子说起学校的事,我总会想到“当年我们也是......”、“当时我读高中的时候也这样过......”,

谁不曾年少轻狂过?谁不在青春里矫情过?谁不曾有过在成人看来莫名其妙但对他们无比重要的烦恼?回顾自己当年,也许能更从容淡定对待孩子的这些问题。

随着这个时代资讯的日益发达,我们已经比我们的父母辈更能理解子女的世界,我们和孩子思维的隔阂不再像我们和父辈之间隔着火星到地球的距离,我们应该有信心能靠孩子更近一些。

04

孩子回来后,我和她长谈了一次,我对她的状态进行了严肃的批评。

但我告诉她的是,我批评的不是你的分数,我批评的是你遭遇了这次的失利,却还没有主动思考要如何突破,只沉浸在沮丧当中,留给自己的只有无力的口号和决心,不去制定你要做的可落地的行动,反而为自己迟迟不行动找出各种理由......

这次的谈话,孩子不再是带着敷衍的“我知道!”三个字,而是认真地思索,我想,这一次,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我不想在孩子面前刻意树立自己“父母不会犯错”的形象。在很早之前,我已经形成了习惯,会经常和她说起我少年时候的事,好的,坏的,值得骄傲的,被嘲笑的......我统统和她交流,就是想告诉我的孩子:

妈妈也是你这个年龄过来的,你们现在的世界,我懂;你的悲喜,我经历过;甚至,你的小秘密,你的“干点小坏事”的套路都是我熟悉的;

我是你的母亲,更是你可以信赖的朋友,我相信你,因为我了解你。

而在你这个年龄,我把你当成可以为自己人生负责的人,我不是在教训你,而是把我的职场思维分享给你,你为你的学习努力,我对我的工作负责,我们都会面临困难,也会品尝成功的喜悦,无论怎样,我们可以彼此信任,相互理解,共同成长。

从和孩子一起追青春剧说起_第4张图片
和孩子一起成长是父母永恒的课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和孩子一起追青春剧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