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评论,再谈社交新零售

1、谁的焦虑,更有意义

昨天我谈到了传统企业的焦虑,其实传统企业的焦虑状态,之前我是有些听闻,却没有这几天体会如此深刻。能够看到普遍性的焦虑,才是有意义的焦虑。

什么叫做普遍性焦虑?快消品行业来说,双汇、蒙牛、伊利的焦虑不算焦虑,因为他们的体积足够大,有能力抵御风险。一年卖个几千万的企业的焦虑也不算焦虑,因为市场有没有他都一样,他们的死与活,也基本上没人在意和关心。

但是我这几天看到的是地龙企业的焦虑,我们之前叫他们地龙企业,是因为这种企业雄踞一块区域市场,在地理范围之内,可以有极好的自我保护。一般这种企业在当地都具备很好的品牌知名度,一年也能有个5-10亿的销量。而现在,移动互联网彻底撕碎了地龙企业的最后一块营销壁垒,于是焦虑产生。

这样的焦虑在更有意义吧。这代表了普遍意义上的传统企业所面临的现实和问题。

社交电商评论,再谈社交新零售_第1张图片

2、把焦虑问题翻译成大白话,到底是个啥?

昨天我说,所谓焦虑,实际上是,“落后的意识形态和消费者日益变化的消费特征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其实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问题,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比较多,有很多人给我反馈看不懂是啥意思,那么,好吧,以后在“院长手记”这个栏目里,我将不会再给大家讲一些大道理,我将会用大白话的方式,让大家对这些问题,有更直观的认识。

焦虑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以下这些话。

1. 很多人都是靠传统渠道卖货的,现在,很多原来的主力渠道都在萎缩,甚至品牌渠道都在萎缩,所以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

2. 例如SKA这样的很多品牌渠道为什么会萎缩呢?因为年轻人的首选,已经不是超市了,逛超市又浪费时间又浪费钱,买一堆没用的回来,远不如线上购买精准。所以SKA里就只剩下了没有消费能力,对价格高度敏感的老头老太太。

3. 渠道萎缩了就换渠道呗,做电商,结果做了半天发现电商不赚钱,为啥不赚钱,因为电商是开放对比价格,规模化生产反而没有了优势,被手工作坊打的满地找牙。

4. 很多企业的产品,已经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了,比如“低温肉制品”可能是上一个阶段的红利产品,而现在,很多人处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都已经不吃猪肉了。而存量又很大,掉头很难,一下子找不到方向。

5. 等等等等。

3、最后,咋办?

我不敢说,社交新零售,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但目前来看,至少是非常值得一试的办法。因为社交新零售的成本结构和传统零售,电商是不一样的,是反过来的。社交新零售的方式几乎不需要考虑渠道的成本,只需要考虑价盘的合理性和外部组织的管理方式就可以了。但这也不是说,把原来的产品拿过来用社交电商的方式去卖就可以的。社交新零售的渠道也有这种渠道的自身属性,属性的问题都是天然的,都是不可改变必须遵从的。例如,产品品质一定要过硬,毛利不能太低,产品需要酷炫等等等。

好吧,换句话说,你原来是靠渠道卖货,未来要学会靠产品卖货!

这句话的意义,请各位自行体会。传统流通渠道,超市,终端,这都是靠别人的渠道卖货(自建终端的方式好一点,但自建终端是属于高端技术,很少有人能系统掌握),是我们把产品放在别人的渠道里,通过广告、活动、促销甚至竞争的方式,产生销售。而现在,我们需要把产品放在线上,让他自己就能很愉快的卖货。

十八般武艺,这一招,这可能是最强的了吧。

所以,你的产品,在哪些方面能够做到这些点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需要思考的。

首先,生产的是不是适应趋势的产品,如果明知道这个品类要萎缩,那么抓紧掉头,把自己的生产能力、生产工艺结合研发能力,抓紧做新产品研发。

其次,产品的品牌底层逻辑,一定要非常稳固,这是产品能够产生几何式传播的底层基础(这问题我讲了八遍了,不懂的,翻我过去的文章)。

再次,从现在开始,要学会从“把产品卖给代理商”到“把产品卖给用户”。一定要习惯这种思维。这也是问题的核心关键点之一。一定要把把产品放在别人的渠道卖这种思维抛弃,转变成为,我自己卖的很好,你来找我谈谈条件。

最后,请开始你的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还会发现很多问题,逐步调整完善。

这才应该是打开社交新零售的最好的方式,问题清晰,思路明确,拿去不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交电商评论,再谈社交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