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阿琳最近很不爽,和领导关系紧张,跟我说:“这老板太难伺候了,我真想辞职不干了,自己创业算了!”阿琳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一气之下想辞职要创业的人。
一到节假日或是度假季,大家最恨的就是在自己苦逼加班的时候,朋友圈的几路创业大神晒出马尔代夫的海天一色或是在瑞士阿尔卑斯滑雪,心里被虐了千百遍,不禁慨叹:“这才是美丽人生,老子明天也去创业!”
相信每个人都曾无数次想过辞职,原因很多,诸如领导不和,升迁无望,薪水不涨,又或者被排挤,压力大,常加班等等,此时马上就会浮现出当自己摆脱打工者身份,而成为自己的老板时,那种从头到脚,从内而外的酸爽感觉,有如初恋般,挥之不去。
难道创业真的如此美妙,如此悠闲,如此洒脱?创业就能解决目前在职场上面临的所有问题,从此进入一个自由自的世界吗?创业就可以逃避和躲避职场政治或职场不顺的窘境或难堪局面吗?
先不急着下结论。
因为工作原因,我有机会和创业者打交道,通过对他们的观察,和他们的交流,我发现创业和打工是两个世界,如果不能清楚了解二者之间的差异,贸然辞职创业,恐怕不仅不会实现你通往自由的梦想,反而会令你失望,很可能让你分分钟面临吃不上面包的生存问题。
01 规律,稳定 vs 全身心投入
每天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总让你觉得单调无聊,你特别想在一个阳光温暖的午后,翘班去一个有着落地大玻璃窗的咖啡馆看书发呆,任思想的野马狂奔,虽不能亲往,但意淫下脑补阿拉斯加鳕鱼跃出水面,就足以让人心驰神往。
然而无奈的是,Duang,老板突然扔过来一项工作,要你下班前必须完成,你撇撇嘴,鳕鱼碎了一地,心说:“明天我就自己干去,我爱去哪就去哪,想啥时走就啥时走,谁也甭想管我!”
没错,创业后,所有的时间都由自己来支配,你当然可以一觉睡到九点钟,也可以天天看电影,月月去旅行,但是如果真的这么做了,谁为你的“潇洒”买单?谁为你的创业项目负责?
创业之初,团队组成真的可能就只是你自己,最多有一两个帮手,大家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生存问题,而你的产品和项目就是全部家当,是全部未来。
创业项目通常是因为看准某个领域或细分市场有空白或机会,这时需要快速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这些市场需求。
创业拼的是速度,一定要比别人跑得快,在机会面前,不断打磨产品,注重用户体验或反馈,从而继续升级迭代,实现快速积累和创新。所以,创业者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速度和加强创新上面。
如果速度跟不上,在市场和竞争状态瞬息万变的今天,一种模式很容易被快速复制,从而被竞争对手赶超,抢占先机。到时你只能瞪着一双气愤又无奈的双眼,输掉一切。
所以你所谓的创业自由,即挥霍时间和享受生活绝不是创业者的真实状态。就算是已经功成名就的商业大佬,看看他每天的时间安排和行程表,你就知道自己上述想法有多幼稚了。
去年底万达集团公众号披露了首富王健林一天的行程,让多少人被虐完后,闭嘴悄悄埋头工作去了,晒图大家感受下:
这份行程表似乎和我们心中商业大鳄的日常生活不是在打高尔夫就是去打高尔夫的路上的猜想大相径庭。首富的时间安排都如此紧凑,更何况处于创业期的年轻人,还有什么资格谈享受,谈自由?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就那么多,1天24小时,1年365天,我认识的创业者,根本没有加班和周末的概念,因为他们在拼速度,拼创新。有些投资人说:一个朝九晚五的创业团队,是注定要失败的!
创业需要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并具有高度自律和抗压能力。这不仅在于时间管理上,更在于对工作和任务本身的责任感上。
创了业,你就是老板,老板就是你。不会再有老板盯着你,对你做业绩评估,也没人看你的工作量是否饱满,是否在磨洋工或者偷懒。摆脱了“老板”的监督,你就放天下之大心了吗?
当然不是,当产品设计不够友好,项目进度滞后,市场或投资人会用脚投票。此时的你根本不可能撂挑子不干。上了车,压上身家,你没有退路,能做的唯有继续往前冲!
阿琳们工作没做好,任务没完成,老板一批评,就受不了,想炒老板鱿鱼,一走了之,这点抗压能力在创业者面前不仅可笑,而且一文不值!
没有奉献精神,不能全情投入,缺乏自律和抗压能力,就别扯创业了,玻璃心还是适合老老实实在企业上班吧。
02 分工明确 vs 整合资源
在职场上,尤其成熟企业,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虽然也强调跨部门协作,但是每个部门仍然是以完成自己部门目标和KPI为首要和重要前提。
而在部门内部,每个成员的分工又会进一步划分和明确,规模越大的公司划分的越细越清。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安于被分配的工作内容,大多只关心和自己相关的事情,而没有兴趣也觉得没必要去了解其他部门的运行情况和规律。更别说企业外或行业外的业务,人脉和资源,觉得那都和自己八杆子打不着。
所以一旦你熟悉,适应和享受这种工作和生活模式,就绝不会接受创业那种截然相反的模式。
创业之初,你可能身兼“董事长,总经理,厨子,保安”等多重身份,你和一两个小伙伴的重要任务是对接和整合多方资源,人才的,资金的,技术的,媒体的等等。你得把自己当作万金油和百事通。但如果你是个不善言辞,不愿意折腾的人,那几乎是不合适创业的。
徐小平说:“创业就是一个人社会资源总爆发的商业活动。”创业要求具有超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即找人、找钱、找项目,然后用你的驾驭能力和领导能力把这些要素用一根线串起来。
如果你之前的打工生活给自己积累了一部分资源和人脉,创业的时候,这些都会帮你不少忙。但那也只是开始,之后你必须找到有效靠谱资源,能给创业项目输血而不是抽血。
这些都考验着你的整合,创造,协调和沟通的整体能力。而这些能力,职场人在打工时并非引起足够重视,这方面的锻炼也极为有限。
我看过一个创始人阿明,原来在大公司S工作,任职期间“非常不安分”,从技术部,换到项目部,又换到业务部,最后辞职创了业。阿明并没有脱离原来所在行业另起炉灶,而是看到了S公司未被满足的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开发一系列产品。
凭借着在S公司多年的人脉和信任,他成功地将自己创业开发的产品卖给S,将S公司变成了自己的第一个客户。接着以S的成功案例为行业标杆和突破口,又将业务进一步拓展到S公司的其他竞争对手处,业务越做越大。这其实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善用资源,整合资源创业成功的案例。
所以如果你习惯了各司其职的职场生活,或者没有足够资源,也没有资源整合和“拼凑”的能力,不能为一个创业项目完成“穿针引线”的人,财,物的资源配置,那么再好的项目也无法运转成功。
03 月薪稳定,却一眼看到头 vs 收入极不稳定,但想象空间很大
打工者的收入来自于月薪,这月薪是可视化和相对稳定且固定的,不仅如此,在一个公司任职的整个期间,你几乎可以估量出年薪甚至全部薪酬。
因为每年公司的普涨的比例是稳定的,比如5%或7%;即便你遇到升职加薪,涨薪幅度也是可以预期的,比如10%或20%(20%已经算很高了)。
所以如果不跳槽,聪明的你,会非常清楚自己在这家公司出卖多少时间,就会得到多少回报。
这些回报是和你在此期间,付出了多少超值努力,做了多少创新,完成了多少业绩基本上没啥关系,而大部分普通职场人的“钱途”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命运。
那种指望通过在同一家公司实现薪水的指数性增长或者觉得只要自己努力肯干,公司一定不会亏待你,一定会给你一个出人意料的大礼包,是完全还没搞清楚打工是怎么一回事。
当然不排除有些人通过公司平台,仍能拿到非常不错的收入,那多半是因为月薪只是他们收入的一半或很小部分,更多是通过某些灰色收入或桌下交易的寻租实现的收入。而这不容易拷贝复制,也不符合大多数公司的“诚信”(Integrity)原则,不在本文讨论范畴。
如果你创业了,收入会如何呢?
很多创业公司在初创时期,创始人自己不拿工资或只是领象征性的生活补贴,基本生活除了“干”就是“干”。
等到产品或者市场有一定规模,商业模式有一定雏形时,才会被一些VC机构(Venture Capital创业投资机构)看上眼,从而引入天使轮,A轮或以上轮次投资。
但是你会发现即便这时,创始人给自己也不会开很高的工资,反而有时会给技术总监开的工资比自己要高很多。
更多的关于收入的想象空间却是需要等到公司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市场和商业价值得到实现,创始人才会慢慢从中受益,或者通过自己持有公司股份获得红利,或者通过公司的被收购,上市等实现套现。
就是这个想象空间和可能性才是促使人们前仆后继创业下海的真实原因,人类始终是需要梦想的,而且是那种美丽的,仿佛触手可及的梦想。
但是对创业失败的人来说,这些却只能是一个泡影,到时别说号称身价几个亿的美梦没实现,就连自己打工时的基本生活水平和品质都已经大打折扣。
所以如果你指望在炒掉讨厌的老板后,开启一个创业项目,就能摇身一变,出入高级餐厅,开豪车,住别墅,刷爆信用卡,那你不如直接去抢银行吧,因为这根本不是创业狗的生活,而是谁家富二代的日常生活写照。
是拿着稳定的但也许微薄的薪水,还是选择收入不稳定,既可能暴富也可能一文不值的创业,是个不争的残酷的事实。
04
无法接受创业的大起大落,收入的极不确定,尤其初期会是你打工时几分之一的工资,就千万不要再动创业的念头。
还是多看看怎么和领导高效沟通(参见我的文章《和领导高效沟通,懂这6点就够了!》)显得更加务实。在打工的道路上,我们其实仍有很多值得探索,值得学习,值得为之努力的事情在等着我们。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虽不至于轰轰烈烈,但是一样可以获得自我成长,实现人生价值。
你在朋友圈里羡慕别人度假潇洒,却不知道人家在创业初期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心血,时间和努力。
有的人天生就是劳碌命,爱折腾,从上大学就开始摆地摊,卖电脑,毕业后从不停歇,成为连续创业者;而有的人在大公司一待就是十年,职场生涯叱咤风云,成为专业人士或职业经理人;也有人前半生打工,后半生创业,却也名满天下,笑傲江湖。
其实不论做哪一种选择,都是对自己内心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累了烦了倦了,想想今天的你,是不是你想要成为的样子;你现在的生活,是不是你一心追求想要过的,想清楚了,一切自然就有了答案。
作者木沐,清华大学MBA,知名外企亚太区战略总监,十年以上高管经验,专注于职场和个人成长领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