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趋严 面临洗牌

央行在1月份发布了《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自今年的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该账户资金暂不计付利息。这一新规引发的动荡还未平息,而二月份出台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又指出第三方支付机构没有资金存管的资质,短时间内接连提及第三方支付机构,预示着监管趋严。


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趋严 面临洗牌_第1张图片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提供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的交易支持。第三方支付也是网贷行业主要的资金交易手段之一,在《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为出台前,有不少平台选择第三方支付做资金存管,指引出台后,这一合作模式被否定,但是不限制与存管人合作。

第三方支付行业在获得合法地位的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从无到有的监管,而且越来越严格。我国支付行业前景广阔,去年的交易规模达到了60万亿这样庞大的数字,但凡有能力的都想分一杯羹,此前银桥网在文章中提到过,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已经炒到了5-10亿元,可谓千金难求。

自从2011年首批非银行支付牌照发放以来,央行共发放了270张支付牌照,此后有三家机构因为严重违规而被注销资质,市场上一共还剩下267张,那么这367张牌照多不多呢?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回答是“多”,目前第三方支付市场竞争过度的情况日益严重,一方面支付牌照的价格水涨船高,而另一方面则显示许多支付机构没有自己的支付场景,而且商务渠道也不突出,而且据银桥网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第三方支付企业能盈利的极少,排名前四位的巨头占据了将近80%的市场份额,省下的20%由200多家公司瓜分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会逐渐压缩整合到100家左右。

最近一段时间相关部门加强了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今年的二月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做出2017年支付行业的首张百万级罚单,这是央行继去年的银联商务、易宝支付罚单后,又一巨额罚单。

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非法从事支付业务的机构,相关部门已经着手清理,部分已经移送到公安机关部门处理,第三方支付机构将面临洗牌。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趋严 面临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