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纪念建国70周年系列(一)

序言:1949年到2019年,走过70年的风风雨雨,经过70年的励精图治,我们的祖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太平盛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正劈波斩浪,昂首前行!   我们自豪,我们骄傲,我们为有一个坚强的祖国而歌唱。在这个装满收获的季节,以下的一系列文章,我将以自己亲身历经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变化和发展,来表达我对祖国深情的爱意。

歌词中“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正好唱出了我们的心声,是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我泱泱大国作后盾,哪来我们的小家?又哪来的我们个体呢?在此,我不惜冒着煽情的嫌疑,在这薄情的世界上深情地对她说一声音:我爱您,我的祖国!                       

                 一句话告诉你当时我们有多穷

我们出生在只有一条马路通向外面的一个小山村,因此,从出生到现在生活在一个大都市,改革开放的春风铺天盖地袭来时,我们的生活从贫穷到小康,从农村到城市,确实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然,要说见证建国70年的成长史,我想我们的父辈最有说话权。作为一个八十年代的一代人,我们只能从出生以后的记忆中抓拍的建国70年以来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说说我们的感受。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纪念建国70周年系列(一)_第1张图片
贫困的农村

你可以说度过了一段清平的日子,可是你有没有过吃饭不吃盐的经历

小时候家里确实很穷,能像样地吃上一顿打卤面条对我们来说都是奢望,最欢快的时候就是家里来客人了,妈妈把平时舍不得吃的白面做成打卤面招待客人,在飘着油花的面条上,浇上老陈醋,再撒上一小撮葱花,满屋子的香味顿然而生,直叫那些很久没吃过白面条的孩子们垂涎三尺,可惜,我们闻足了鼻瘾,只能在客人走后打扫剩下的残羹冷炙。妈妈的精打细算可不是盖的,她能精确到客人吃饱喝足后,只留下一碗,给客人寒暄用,我们能吃到的也就是用来寒暄的这碗。

平常的日子显然过得捉襟见肘,能有足够的玉米面让孩子们吃饱肚子对妈妈来说也是天大的难事。记忆中妈妈蒸出来的窝窝头也是一家人分着吃,先把最大的一块留下给终日要在地里干活的爸爸,其余的就我们每个孩子分到一点点。白天本来吃的就不多,一到晚上只能喝点稀到碗里能看到自己影子的玉米糊糊,才几岁的我一下子猛喝三碗,赶紧躺下睡觉,否则晚睡一会,肚子就该咕咕地闹饥荒,让你夜不能寐。最让我们快乐的日子是盼着在部队有战士来我们家体验生活,军民同乐的时候,因为那些战士晚上回来睡觉时总能给我们带点部队上吃的好吃的。

最最不能忘记的就是我们还度过了一段缺盐的日子,那段时间,妈妈天天一天三顿给我们熬粥喝,也只有粥才不需要搁盐。可是要是天天吃,也会吃到想吐的地步。妈妈实在拗不过孩子们的要求,就给我们做不搁盐的菜汤,结果孩子们吃了没有盐的菜汤苦不堪言。实在撑不下去时,妈妈就拿肥皂盒那么大的一个平时用来装盐的木盒子去向邻居借点回来给孩子们度日。这段记忆刻骨铭心是因为,我们大点的孩子还好,妹妹当时不懂事,看到妈妈端着没盐的饭菜上桌,她就开哭。妹妹哭时伤心的样子刻在我心里,胜过吃不上盐的苦楚。

五分钱一本的《中学生》杂志让我体会到先斩后奏的苦痛

家里穷,能上学已经是家里对我们最大的福利。平常家里的日常消耗需要用钱的地方,妈妈都算计好了,能不用钱来解决的问题,都亲力亲为,哪怕脚上穿的袜子,妈妈都自己做,为的就是省下来每一分钱给我们上学用。

杂志

记忆中,身上穿的裤子,那都是大姐、二姐穿小了才能轮上我穿的,穿破了时,妈妈利用她的巧手,很快就会在衣服上打上一个如花的补丁,看起来好像现在的修饰品一样,可当时确实是补丁。而与现在年轻人故意穿的漏洞裤子和漏洞衣服一样的是,我好像也赶了未来到现在的一把潮流,只是潮流的不是地方,不在腿上,不在胳膊上,在屁股上。

那时刚上小学吧,我穿着上面替换下来的裤子放学时,刚从凳子上站起来,就被凳子上的命钉子给勾住了苟延残喘的裤子,在已经麻麻破的裤子上拽了一条口子出来,那条裤子彻底结束了它悠长的历史使命。可是,结束的不是时候,放学的路上,来来往往全是人,我用手护在裤子上那个破洞,怎么都将就着回不了家。越是心虚,越是觉得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我的破着裤子的屁股上。那种窘况让我难堪不已。没办法,我只好屁股靠着路边的墙,一步一步艰难地往家挪,到家时妈妈看着我又想哭又想笑的窘态,当时的五味杂沉真是无以言表。

没有油盐酱醋生活必需品,实在无以下咽,平时想吃的小吃那根本就是畸形的奢望,大夏天的,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手里拿着根冰棍,那口水流得够长,实在收敛不住狂野的馋心。一根小小的冰棍竟然也能成了我以后有了钱想买的梦想。有一次,这个愿望竟然让妈妈给提前实现了。村里大街小巷转着卖冰棍的小伙子转到我家门口时,冰棍箱里剩下的几要冰棍已经全化成了水,妈妈给小伙子商量,可不可以5分钱全买了已经化成水的冰棍,最后我们几个是以冰水的状态下饱服了我们人生的第一次冰棍梦。

回忆总是苦涩的,那次没经过妈妈同意,自己先斩后奏在学校订了一本《中学生》杂志,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去身妈妈要钱时,果然不给,妈妈的理由不是家里没钱,而是事先没给家里商量,我还不是知道没钱,想拿既成事实倒逼妈妈就犯吗?结果那次妈妈做出了别人家的妈妈都做不到的壮举,我不吃饭坐在门口哭,妈妈愣是硬着心肠不理我,我哭累了,坐在门口睡着了,妈妈也没有把我抱回屋里,姑姑实在看不下去了,才给我五分钱,把我犯下的“弥天大错”给终结了。

现在想来,家里那是真的没钱,妈妈只是怕影响我们上学,不想让我们知道当时的窘迫状。多年以后,家里有点钱时,妈妈都会主动让我订杂志,妈妈一直记得那次不给我订杂志的事,她的内疚可能多于我的怨念。

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贫穷却不是个例现象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纪念建国70周年系列(一)_第2张图片
贫穷限制了想象,贫穷不是个案

其实在当时的年代,我们家孩子多,父母又都在农村靠种地为生,所以,我们家贫穷已经不言而喻。可是,别人家的状况又能怎么样呢?处在当时的年代,家家都好不到哪里去,整个大形势决定了,就算你有十个聪明的脑袋,想改变生活的窘况似乎很难。

和我同龄的艳妮,大妈家的闺女,她算是出落在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家庭中,她的爸爸在县城有一份当时看来很体面的工作,因此,他们家的生活在村里就已经算是上等生活。我们生活上的区别就是,他们家除了不用借盐吃饭外,他们还能每顿都能吃上白面和玉米面两掺面。我们吃腻了纯玉米面的饮食,她吃腻了两掺面的饮食,于是乎,她每天端着她的两掺面来我们这些穷人家的孩子们中来换着吃,毕竟穷孩子占比多,就她一个两掺面,哪能换得过来?于是乎,她每天的饭量大增,为了满足我们这些穷孩子的两掺面的食欲,她每天跑回去把两掺面端出来分给穷孩子们吃。当时感动于她的豪爽,现在感慨当时的贫穷。

甚至,听我们的父辈们讲起他们的故事时,我们还要感谢社会在发展,我们的上一辈奋斗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摆脱了吃树皮都吃不饱的穷困生活。但是,身在当时,可见我们国家发展过程中任重道远,还需要巨大的努力,来摆脱全民的贫困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纪念建国70周年系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