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帮: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小丫的苦恼:信息类的片段适合拆么?

小丫 下午1:24

问大家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大家觉得这个类型的片段能不能拆,如果是带拆要怎么带?

原文片段:

http://note.youdao.com/share/mobile/index.html?id=943c3038286f83bede844c28ae790ca2&type=note&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孟钢 下午1:40

@杭州光明顶分舵小丫 看了片段,I还行,A1和A2都是拆书家自己的“演绎”,不是原文片段直接给出的方法和建议。建议换片段

赵周 下午1:49

小丫给的那个信息,原书应该是《全力以赴——高效能人士的精力管理手册》。书是好书,内容也很有价值。但有经验的拆书家们看到这样的拆书预备表,应该都会感觉不太妥当。问题出在,这个原文片段给到的内容,属于“过于简单的知识”,或者叫“信息类知识”。而拆书帮最适合加工的,是“技能类知识”。

赵周 下午1:53

信息类知识,特点是容易理解也容易做到,就算不容易做到,也是因为客观原因而非主观原因。比如,所有的菜谱,都是致用类图书,但不适合拆书家用来拆书,为啥呢?全都是信息类知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在这个过程中I和A都无法额外为学习者创造价值。所以,一般不建议三级以内拆书家选信息类知识作为原文。

小丫 下午1:55

@孟钢-上海申活分舵 @赵周 对,二位分析的太好了,我就是看了以后觉得不对,但是具体哪里不对呢,我就说不清楚。我就只能感觉你这个更适合做一个分享,而不是现场带拆

赵周 下午1:56

在你成为三级拆书家以后,要办演武场,要把这本书拆出六七个甚至更多RIA环节,那其中不妨有一两个信息类知识的片段。对这类片段的讲解演绎有特别的一些技巧,如改编为选择题,如让学习者相互教等。那是专业拆书家再练的事情了。

小丫 下午1:59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样的信息类知识的目的是让参与者可以很好的掌握概念和知识点,而接下来用于下面技能类的片段

Andy 下午1:59

我昨天给拆书家解释的是:从根本上说,拆书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传授知识。是咨询而不是传授。

如果你的假设是,学习者来的时候带不带自己的问题都无所谓,来了之后你告诉他一个知识,他套上用用。这就不算拆书。反之,如果你能圈定一批人,却有这方面的问题,他们带着问题来,然后你现场给一个药方,大家根据这个药方自己配药,这就是拆书。而从现在的提示表看,走的是前者的路数,而且只能走前者,因为饮食神马的,大家能意识到自己有这个问题的,恐怕这个药方都不用你给;来的,很可能压根就没这个问题,A2就是走形式了。所以归根到底,对于这位同学,我觉得不是片段不会选,而是对拆书的理解,是偏的

Andy 下午2:01

“是什么”的片段-》A2是判断+辨析,能分辨是不是,就达成目标了

“怎么做”的片段-》A2是应用,根据药方模板,给自己开治自己病的药方

新手做“是什么”,就容易跑偏

拾捌同学努力学习 下午2:03

“是什么”的片段-》A2是判断+辨析,能分辨是不是,就达成目标了

“怎么做”的片段-》A2是应用,根据药方模板,给自己开治自己病的药方

新手做“是什么”,就容易跑偏

确实~开始从how入手,技能起来了再做what(除非做what以前已有成熟的经验)

赵周 下午2:23

我感觉,andy的思路我基本认同,同时强调“解决问题”有些过了。

第一,很多时候解决问题和传授知识并非那么泾渭分明,更多会是相辅相成。比如,很多人可能看这个知识之前,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饮食或呼吸有问题,看完知识意识到了,而且去做了。那这算解决了他的问题吗?应该算。

第二,让学习者一定带着自己的问题来,然后通过活动帮你解决你的问题,这其实是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和咨询最强调和最擅长的。而拆书帮擅长以知识为出发点,引发反思,从而发现自己的问题,同时规划如何应用新学知识去解决之。

第三,“是什么”和“怎么做”的维度来区分,这个挺能说明问题。同时要问下大部分人,会把“用腹式呼吸”和“要少食多餐”和“番茄炒蛋应该先放番茄”……这类信息类知识当成“是什么”还是“怎么做”

孟钢 下午2:27

好烧脑[发呆]

彭疆 下午2:28

同意帮主,拆书关注方法论,而不是解决现场学习者的个人实际问题。

Andy 下午2:28

恩,我理解帮主的意思。

这里面有一个变量,是时间。一个人从没有问题,到意识到问题,再到意识到严重性开始愿意练习,到做出一个还不错的A2,这个时间流程会比较长。如果是一个三级拆书家,带练武场,甚至是一天的拆书七八个片段,可以用三到四个片段完成整个流程,那就是帮主说的思路。如果是一个练武场的拆书家,只有50分钟一个片段的时间,从意识到问题开始,就会非常紧凑了。所以就像帮主之前说的,如果是一个系列的话,是没问题的

Andy 下午2:30

同样,如果是两个片段,第一个片段可以是“什么是腹式呼吸,怎么算腹式呼吸,怎样不算”(what),第二个片段是“什么时候腹式呼吸,怎么进入状态”(how)。如果现场50分钟的话,可能一次的主题,需要在两个里面选一个

赵周 下午2:31

@孟钢-上海申活分舵 [憨笑]能在细微之处深入辨析,是清晰知识的应用边界条件的重要过程。而把应用边界条件搞清楚,重要性很高,价值很高,这在年会肖老师的演讲中阐释非常精到。新版拆书家成长手册的3-1中,也有讲这是对高阶拆书家的重要锻炼。

孟钢 下午2:35

@赵周 帮主第二点的:知识-反思-发现问题-规划运用。一个困惑,是先带着问题来拆书,还是拆书过程中再发现自己的问题[疑问]

赵周 下午2:38

实际过程都有可能。还有很多情况是,自己本来是模模糊糊觉得教育孩子有问题,所以报名跟着拆书家拆了一段教育孩子孩子的片段,这时才发现自己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才知道问题的后果居然这么严重,才被提醒其实自己跟老公沟通也有问题……

Jelly 下午2:40

@赵周 这样听起来,入帮需谨慎哪[偷笑]一入拆书帮深似海,治病得治一辈子啦[调皮]

孟钢 下午2:40

或者说,在I环节后,通常要建议参与者列出一个自己的具体问题,写一个Q标签(其实和A1便签相关),也就是带着问题Q的A1便签,这次拆书会更有学习效果,这样理解,不知是否正确

小丫 下午2:40

同意,我就是这样,知道自己有问题但是不知道啥问题-慢慢发现了自己的具体问题-知道不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一步一个脚印解决问题

孟钢 下午2:41

治病是一个不错的隐喻@上海喜乐分舵 Jelly牙膏 [强]

小丫 下午2:42

@孟钢-上海申活分舵 我觉得你的理解对,我在带拆的时候时常吧A1放在最前面,先引导大家发现问题,再给片段,再A2.效果不错

孟钢 下午2:43

有可能你知道自己有病来看病(拆书),也有可能你来了之后才发现自己有病(诊断),也有可能你发现自己之前就是这么做的(片段中的方法,你无意识在用),可以继续这么干(健身),有保健作用[表情]

小丫 下午2:44

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Andy 下午2:45

其实我也不要求来活动的人都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就像钢哥说得诊断),不过我的筛选条件底线是:你觉得某些事你是有问题的,而且有些痛苦,如果有解药愿意试试。 虽然可能不知道是哪儿的问题,但至少是能感觉到问题,愿意治治看的

Andy 下午2:46

就是,知道有不爽的事,但不知道为什么。想爽一点

Andy 下午2:47

这种算用户。

不知道自己爽不爽,试不试都行,你愿意讲我就愿意听听,就让他趁早给别人腾地方。

赵周 下午2:56

是这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书帮:有病治病,无病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