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8-《中国史纲》听书笔记

《中国史纲》作者,张荫麟,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这是一部残稿,作者在本书中,即不失学术性,又充满趣味感的方式,讲述了中国从夏商周到东汉之前,政治制度、学术思想和商业发展三个维度的中国的社会变迁历史。

制度变迁。在东汉之前的中国,制度变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周朝时期建立的封建社会;第二阶段,是战国末期,和秦国时期的封建社会的崩毁,和中央集权下的郡县制的设立;第三阶段,是汉朝郡县制的巩固。

第一阶段。我们传统的认为,民国之前的几千年历史上,中国都是处于封建社会。但是,并非如此,所谓封建社会的“封建”,是分封建国的意思,也就是周朝时期所设立分封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所有被封土地的国君,都有对本国绝对的权利,这种制度导致周朝后期的权利分散,全国各地的地方势力崛起,形成对周王朝的挑战,从而使周王朝的失去统治地位。

第二阶段。这种社会形态使当时的中国进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秦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不断的发展壮大,而秦国的始皇帝,秦王嬴政,深知封建制对国家权利的影响,所以采取了中央集权制之下的郡县制,这样使得所有地方的权利都上移中央。

第三阶段。汉朝政权建立之后,除了初期短暂的恢复了封建制,之后一直延续了郡县制,直到我们今天的行政管理级别,都受到了郡县制的影响。

思想变迁。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的思想变迁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孔子和儒家的出现;第二阶段,是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三阶段,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独尊法家;第四阶段,是汉朝时期的儒家逐步成为正统。

第一阶段。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让本来是贵族独有的学习机会,逐步的平民化,老百姓也有机会接触教育,孔子的弟子三千,里就有各行各业的学生。

第二阶段。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这个时代出现了文化大繁荣,各行各业都出现了自己的一派,有儒家、法家、墨家、道家……

第三阶段。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独尊法家。焚书坑儒在历史上争议很大,本书却以不同的视角像我们说明,很大程度上,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巩固他的法家治国理念,也是为了巩固郡县制的顺利执行。

第四阶段。汉朝的儒家逐步走向正统。由于秦朝以法家治国,对老百姓的要求严厉,让汉朝逐步的运用儒家的理念,儒家文化也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商业变迁。东汉之前的商业同样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第二阶段秦汉之际对商业的制约和打压;第三阶段汉朝初期对商业的放任发展;第四阶段汉武帝的“新经济政策”对商业的打压和控制。

第一阶段。春秋战国时,由于中央权利的分散,各地势力崛起,商业也随之繁荣发展,出现了很多历史上有名的商业巨头。

第二阶段。由于秦始皇采用的重农抑商政策,法家对商业的藐视,使得商业在这个时期受到制约和打压。

第三阶段。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对商人的管制和规定,限制了很多商人的行为,还特别颁布了一些指令。汉惠帝继任后废除了限制商人的种种束缚,让商业放任的发展,这期间商业欣欣向荣,但也出现了一些后果。

第四阶段。汉武帝采取“新经济政策”,控制了民间的商业行为,很多行业收为国有经营。以官方身份从事商业活动。

以往我们看历史多数都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看,一段一段的看,横向坐标的看,这往往让我们过于沉浸在细节之中,受制于人当时社会背景的限制。而这本书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角度,以某一个领域,纵向的看待整个历史的演变历程,会让我们有一种不同的体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8-《中国史纲》听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