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思维模式,即改变生活。

人们常讲身心灵,只有身、心、灵三者和谐,一个人才能健康。三者如果不能和谐,比如出现自欺,头脑和身体就会陷入分裂状态,头脑朝这一边,而身体则走向另一边,一些身体疾病可能随之出现。这些疾病主要表现为身体上的疼痛,或精神抑郁。

身体疾病或精神抑郁的程度,决定了我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自己的决策质量。

1.不向思维认同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没有选择了,其实是自己的认知受限,不能认识到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外还有选择,还有更多的选择,还有更好的选择。

认识到自己可以选择,比什么都重要。当我们大脑中出现一些想法时,我们可以选择不认同这一想法,我们可以选择不向思维认同。

不管多么美好的心念、想法、口诀和宣言,都不要过于执著,一定要去觉察它,看看它是如何产生的。

比如说对待痛苦,思维层面人们通常的办法有三种:麻木、逃跑、对抗。 总之,思维会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去减轻痛苦。

我们用思维来对抗痛苦,最终又爱上思维,这导致了种种问题。思维本来是用来对抗痛苦的,而思维又产生了新的痛苦,新的痛苦又导致了新的思维….。痛苦更大,还是消除痛苦的痛苦越大?

假如我们不再认同自己的思维,会发生什么呢?

当一种痛苦感受产生时,我们坐下来或躺下来,感受自己的身体,将注意力放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从这个部位开始感受,然后一点点地转移注意力,感受身体。如果某个部位的感受很强烈,尤其难受的感觉很强烈时,那么把注意力放在那里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半个小时,痛苦的感觉就会消失。

事实本省并不会造成痛苦,围绕这个事实所产生的体验才可能是痛苦。不是事件导致了体验,而是你对事件的看法导致了体验。

一份体验,不管它带给我们多大的痛苦,只要不做任何抵抗地沉到这份痛苦中,体会它,看着它,那么它最多半小时后就会融解并转化。

2.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

我们的很多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因为,在自己很弱小的时候,在外界环境的逼迫下,为了自保而选择的生存策略。

当我们逐渐独立,甚至强大时,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策略。然而,改变由时候很困难,而这些困难可能会引发对自己的愤恨。

但是,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生活中,无论的一个习惯性言行看起来多么不好,不要恨它,因为它最初保护过你。当你不去恨它时,改变就会更容易发生。

你希望抵达一个目的地,但你却走在迷宫里,而且这个迷宫其实根本没有路抵达目的地。但是,一旦你不再思想上纠缠,这个迷宫就会自然解开,这时你会发现,这个目的地就在你身边,你已抵达那里。

改变从觉察开始。

3.想得到什么,先给什么。

一个人的外在命运通常是他内心的投射。所谓投射,即将自己内心投射到外部世界中去,具体而言,即将自己内在的关系模式投射到外部关系中。

人即可以将内心投射到外部世界中,也能将外部世界吸入到自己的内心中。因此,认识你自己,觉察你内在的心理变化过程,而不要迷失于自己的外部世界中。因为你看到的外部世界,其实是你自己内心投射出来的一个心理游戏。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就遇到一位出租车司机,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这位出租车司机一年中遇到13位不付车费的乘客,这些乘客中甚至有人拿凶器威胁过这位司机。武志红称在车上,自己好几次也莫名地被这位司机的言行引出了自己的愤怒,只是自己没有发作出来而已。

武志红称,这位司机在乘客上后,可能首先思考是乘客是否会巨付车费。他的后续言行真的就把乘客往据付车费上投射,真的遇到脾气大的乘客,这种投射便会变成实事。

想得到什么,先给什么。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最好的道理,总是最简单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改变思维模式,即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