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贾老师答中学生提问

我是谁?贾老师答中学生提问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是谁?

青少年尤其想知道为何自己有与众不同的签名、与众不同的笑容、与众不同的对应方式 ? 自己究竟是与众不同还是随波逐流?其实千百年来,哲学家们一直在探索人类对自我的定义。

我很喜欢《社会动物》中的回答----

也许“你”只是大脑中的物质网络所显现出来的精神实体 。

如果让我简化这句话,“我”,只是自然界随机生成的一串代码。

我们的大脑里有1000亿个神经元,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来连接。一开始细胞会试图与尽可能多的细胞形成连接,就像电话推销员打电话给每个人,希望有人应答一样,在另一个细胞作出回应,且回应的频度和程度足够时,一条更稳固的纽带便形成了。

比如,当你吃到一个苹果,关于苹果的一系列颜色,形状,触感,气味,在神经元中被被共同激发,这些信息分散于广阔的复杂大脑网络中,而非集中于大脑中的某一个单独对应于苹果的区域。

再举一个例子,当一个小孩看见狗时,神经元网络会被激发。他看见的狗越多,关于狗的神经元网络就会变得越快速、越复杂,他就越来越善于识别狗的总体特点、狗与狗之间的差异。通过这样的努力练习和经验,人们可以增进神经网络的精密程度。你可以非常顺利的从a背到z,但是倒背可能非常困难,因为你没有刻意通过练习予以强化 。一旦你多次完成过这些活动,大脑中与之相对应的神经元网络,就形成了非常密集的联系,。

是的,你确实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神经元网络,它会随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形成、固化与更新。一旦形成同样的回路,遇到事情会产生自己的特定反应。

比如说一位父亲反对孩子学习社会学,因为他曾认识过两个社会学专业的同学和朋友,在完成博士学习后,均未能很快找到赖以生存的职业。这仅是他的个人经验,但这些经验在神经元里形成的固定回路,会指引他未来的想法和行为。

我们的神经元网络,包括了我们每个人在世上独特的生存方式,我们行走说话和反应方式,是我们的行为所遵循的模式。

由此看来,大脑是生活的记录者,神经连接网络是习惯人格和偏好的生理表现,而所谓的“自我”,很可能不过是大脑中的物质网络所显现出来的精神实体。

再说得直白一些,

大脑是一个行车记录仪,

神经元网络是我们在生活的丛林中披荆斩棘修筑的纵横阡陌,

所谓的自我,只是走到某一个路标回眸相望的一个渺小旅人。

贾老师微信

我是谁?贾老师答中学生提问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是谁?贾老师答中学生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