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艺术》:旅行应有的正确打开方式

     “现实的生活就像是一家医院,每个人都疲于更换自己的病床。”

      旅行其实是一个很私人的事,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身为旅行者我们也会意识到旅行的过程以及最终体验是有层次分别的。而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这本书无疑划分出了旅行的等级,但作者并非高谈阔论,对各种旅行形式大加品评,划分等级尊卑,而是用随笔的方式细数自己在旅行中的见闻,每一个小章节都有特定的地点,作者运用他优美的文笔和渊博的素养,选取与场景相关的名人进行回溯,并欣喜地称这些人为导游。

       全书两百四十多页,文章短小精炼,因为是随笔,各章节之间独立而又统一于主题,即使只有十分钟也够你看完一个小章节。尽管如此方便于读者,但作家和作品的魅力却不容因此而忽视。

        正如余秋雨在推荐序中道,《旅行的艺术》展示了一种有关生命和环境厮磨的精神层面,因此也让我们看到了旅行的至高等级。这本书就是讲述这些高贵灵魂与自己所遇环境之间的对话,不时穿插着作者不留痕迹而又颇具洞穿力的哲思,不仅这些高贵的灵魂,还有我们,一起在这种对话中徘徊,思考。

       全书共分为5个部分,分别应对着我们一趟旅行的整个过程:出发——动机——风景——艺术——回归。每一个部分下都有与本章节相联系的内容说明。

   出发

     Ⅰ对旅行的期待

       实地的旅行同我们对它的期待是有差异的,这一点我们并不陌生。作者发现在某种意义上,期待和回忆一样,是一种简化和剪辑现实的工具。我们会在想象中将目的地的美好加以放大,而忽略它的缺陷,这就是我们差异的来源。

       同样在旅行过程中,不是美食美景愉悦了我们的心情,而是我们的心情放大了美食美景带给我们的愉悦感。正如本书中,作者在与女友吵架过后,完美的天气和海滩烧烤并不能引起他的兴趣,反而使他羞耻不悦,无心赏玩,在问题解决之后他才收拾心情重新回到对这些美食美景的享受中。由此作者认为,构成幸福的关键因素并非是物质的或审美的,而永远是心理上的。但我们很多时候心里确是处于一个焦虑状态,对未知和未来充满了恐慌。

        关于旅行,作者总结道“在任何地方,实际的经历往往是,我们所想见到的总是在我们所能见到的现实场景中变得平庸和黯淡,因为我们焦虑将来而不能专注于现在,而且我们对美的欣赏还受制于复杂的物质需要和心理欲求。”

     Ⅱ旅行中的特定场所

      波德莱尔说“现实的生活就像是一家医院,每个人都疲于更换自己的病床。”对于旅行者来说,目的地其实并不重要,我们真正的愿望其实是想离开现在的地方,从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对现实生活世界的一种逃离,借此达到对自我的救赎。如波德莱尔最后总结的那样“任何地方!任何地方!只要他在我现在的世界之外!”

      目的地既然不重要,那么它既可以是秀美的沙滩湖泊,也可以是壮美的名山大川,当然也可以是旅馆、火车、加油站、高速公路等。这些是霍珀画作中经常出现的地点。这些作品中,孤独是最经常出现的主题,作品中的人物好像与周围的世界保持疏离。这些地方不容忽略,它可以使我们发掘出更多关于旅行的乐趣和秘密。

      旅行能催人思索。很少有地方比在行进中的飞机、轮船和火车上更容易让人倾听到内心的声音。宏阔的思考常常需要壮阔的景观,而新的观点往往也产生于陌生的所在。在流动景观的刺激下,那些原本容易停顿的内心求索可以不断深进。

   动机

     Ⅲ异国情调

       旅行的动机之一就是异国情调,而所谓异国情调就是我们在异域发现的,在本国苦求而不得的东西。

     Ⅳ好奇心

        好奇心是对事物的发现。

        “当旅游指南对一个景点赞赏有加时,它无形中产生一股压力,迫使读者接受其权威性,缔造一股热忱,至于景点会使游客感受到沉默、幸福还是兴致勃勃,它则毫不关心。”

        “旅行的一个危险是我们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观光,而造成时机错误。正如缺乏一条链子将珠子串成项链一样,我们所接纳的新讯息会变得毫无价值,并且杂乱无章。”正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行万里路的很有可能是邮差。

        旅行过程中的景物,很多时候除了地理位置相近,别无其他的联系可言。对每个景物都有一定了解是不现实的,对所有东西都感兴趣也是不现实的。但很明显旅游因为表面的地理逻辑扭曲了我们的好奇心。

        这三个危险都是对好奇心得压制,没有好奇心就难以发现,难以发现旅行中的特殊之处又何来审美呢?

   风景

    Ⅴ乡村与城市

      乡村即代表自然,华兹华斯的一系列作品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时常走访大自然是解除城市生活中罪恶的必要良方。”

       除此之外他还将某些自然界的体验称为“凝固的时间点”,即我们在大自然中所见到的形象可能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而当它们进入到我们的意识中,便能与我们眼前的困境形成对比,给予我们慰藉。

     Ⅵ壮阔

        关于风景,乡村和城市是一个很概括的分类。作者在第二部分又添加了“壮阔”这一标题。是为了向读者展示自然界对人类的另一种作用:

        “自然界中广阔的空间却最充满善意和敬意的提示了我们所有超越我们的事物。如果我们用更长的时间与他们相伴,他们会帮助我们心服口服地接受那些无法理解而又令人苦恼的事情,并接受我们最终将化为尘土这一事实。”

    艺术

     Ⅶ令人眼界大开的艺术

        或许视觉艺术最能提升我们欣赏风景的能力。梵高发现了普罗旺斯,发现了柏树,他用他的画笔向世人证实了他的信念——艺术家能够画出世界的一部分,并且最终使其他人的眼界因之而大开。

        关于绘画,帕斯卡尔刻薄的说“绘画是多么的虚荣,它使到我们不去赞美事物本身,而兴奋的赞美绘画所体现出来的与事物的相似性。”而尼采却为画家辩白,画家并不是简单地再现,而是有所选择,有所强调,同时还致力于表现他们眼中的真实,因而值得让人真心喝彩。

     Ⅷ对美的拥有

         在与美邂逅的那一瞬间,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握住它不放,将它占为己有。而罗斯金认为只有一种办法可以正确的拥有美,那就是通过理解美,并通过使我们敏感于那些促成美的因素(心理上的和视觉上的)而达到对美的拥有。

         最后,追求这种敏锐理解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尝试通过艺术,通过书写或绘画来描绘美丽的地方,而不考虑我们是否具有这样的才华。

         那些ⅩⅩ一日游啊,一个月游遍欧洲大陆啊在罗金斯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他认为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所思和所见,不是速度。或许一大堆照片证明了你“到此一游”但并不代表你真的拥有这些美。诚然技术也许让人们更加容易接触到美,但是它并没有使拥有或欣赏美的过程变得简单。

         书写和绘画的目的在于使我们专注于我们所看到的,你可能会纠结于自己语言的匮乏,绘画能力的不足,但在罗金斯看来,这更多的是出于懒惰,而非缺乏能力。导致失败的结果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问自己足够多的问题,没有精确地分析我们的所见所感。

         因为正如他所言,尝试去做就可以了,不必考虑我们是否具有这样的才华,作品的好坏并不是关键,重在关注和发现的过程。

  回归

    Ⅸ习惯

         出发看到路上的风景,比能够运用艺术真正的理解并拥有美,我们也开始返程——回归。重新回到自己的世界,生活好像又回到了出发前的样子,我们又重新开始抱怨绝望,再次期待新的旅行。

         然而作者在这一章节中给我们展现了另一种思维方式,展示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呆在他的房间里。

                                                                                          ——帕斯卡尔《沉思录》

         根据帕斯卡尔的这个观点,德·梅伊斯特开创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室内旅行。虽然最终流于繁冗,作者却从中发现了一个颇具洞察力的暗示:即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我们旅行的目的地本身。只要我们转换心境以游山玩水的心境游览自己的居所,无疑会发现无穷的乐趣。

         而旅行的心境就是指感受力,即怀着谦卑的态度接近新的地方。对于什么是有趣的东西,我们不带任何成见。我们的生活如此无聊,只是因为习惯,习惯性的认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么无聊,于是生活正如他们所预期的一样无趣。

         作者指出,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通常在极大程度上受到我们周围人们的影响,我们调和自己的求知欲去满足别人的期待。他们或许已认定我们是这样的人,因此我们不得不有意识的隐藏自己身上的某些东西。

         简单地说回归就是将旅行的视角重新放在生活上,积极地去关注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尝试理解和掌握它。利用生活中平淡无奇的经验,使自己成为沃土,化腐朽为神奇,而不是随波逐流。

        《旅行的艺术》不是教你旅行,而是将作者的经验和思考分享给我们,正如作者在结尾写到:“穿着粉红色和蓝色相间的睡衣,心满意足的待在自己房间里的塞维尔·德·梅伊斯特正在悄悄提醒我们,让我们在前往远方之前,先关注一下我们已经看到的东西。”

         更好的旅行,然后回归自己的世界,活在当下,而不是漂泊在不属于自己的远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旅行的艺术》:旅行应有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