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都是怎么上厕所的?

最近偶然看到李商隐的一首如厕诗,挺有意思的。

全诗如下:

《药转》 李商隐

郁金堂北画楼东,换骨神方上药通。

露气暗连青桂苑,风声偏猎紫兰丛。

长筹未必输孙皓,香枣何劳问石崇。

忆事怀人兼得句,翠衾归卧绣帘中。

古人都是怎么上厕所的?_第1张图片
图文无关!?

我来简单解释一下吧。

“郁金堂北画楼东”,说明地点,厕所建在居室后园,画楼的东边。古代建房子是讲究风水的,厕所多是建造在北面偏东的位置(住宅一般都是朝南的,所以后园自然是北面),厨房则是建在南面偏东。我们去南方时,会习惯说南下(比如乾隆下江南);而去北方时,则会习惯说北上(比如北上抗日)。所以当要去厕所时,也就是去院子的北面,自然就是(北)上厕所。当要去厨房时,也就是去院子的南面,自然是(南)下厨房。(没错,这就是“上厕所”,“下厨房”说法的由来)

“换骨神方上药通”,这句诗就很简单了,就是说我吃了神药(泻药),真是非常畅快,一泻而下,飘飘欲仙(大概是吧!?)。

“露气暗连青桂苑”,这句诗是写景的,同时交代了时间,“露气”说明是早上,“暗连”则意味着天未亮,“青桂”指出是秋天,所以这次如厕的时间大概是在秋天的五更天,也就是凌晨3点到5点。( 所以大概是便秘的老李睡前磕了神药,早上被粑粑憋醒了

“风声偏猎紫兰丛”,猎是形容风声的,秋天刮的是西风,而厕所在东边,这句的意思大概是西风带着桂花香冲散了厕所的臭味,主要体现出厕所环境之高雅幽静

“长筹未必输孙皓,香枣何劳问石崇”,这两句是用典。

“长筹”又称厕筹,是汉唐时期上流社会流行的擦屁股用品,这是一种削好的竹片,也就是刮屎棍,让人觉得恶心的是,这种竹片很可能不是一次性的。(我见过最早的用手纸擦屁股的记载应该是在宋朝,想穿越的朋友们最好去宋以后,当然,如果你穿在普通老百姓家里,恐怕连刮屎棍都没得用, 捡点树叶稻草啥的凑合着用吧

解释了“长筹”之后我们再来看第一句典故,这句典出自《法苑珠林》,说的是吴主孙皓(三国魏蜀吴的吴)把挖出的佛像放置在厕所旁,让佛像抱着刮屎棍不说,还在浴佛节那天往佛头上撒尿。结果把佛惹怒了,降灾于他。李商隐是晚唐人,当时还不用纸擦屁股,最上流的就是刮屎棍,“未必输”说的是我李商隐用的是刮屎棍,而不是树叶,突出这是帝王的待遇啊。

古人都是怎么上厕所的?_第2张图片
没错,这是绿珠

第二句典说的是晋朝巨富石崇的厕所的故事,据说石崇的厕所非常奢侈豪华,专门配备十多个美女伺候,当时王敦在石崇家上厕所,看到美女端着一盆香枣过来,这香枣本是堵鼻孔用的,但王敦没见过这阵仗啊,拿起香枣就吃,结果被各位美人掩口而笑之,非常没有面子。值得提一句的是,这个王敦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琅琊王氏中人,由此更可见石崇厕所的豪华,但其实也说明了奢华似石崇之厕所,也是闻得见臭味的。哦,这是晋朝,到了清朝,宫廷马桶就已经先进到没什么臭味的水平了。

这句诗中的“何劳问”更强调了厕所的豪奢,因为长筹和香枣都非寻常人家所备,也就是说,李商隐再一次强调他上的是高档卫生间。卫生间环境如此洁雅,大便又如此通畅,人生得意莫过于此?

忆事怀人兼得句,翠衾归卧绣帘中”,知道了前面的意思,这两句就更容易理解啦,如此优雅的环境下,李商隐上着厕所,一边“忆事怀人”,一边还得出如此美妙的诗句,上完厕所还要再去睡个回笼觉。

我们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再不雅之事,也能变的如此清新脱俗。好了,终于写完了,我也可以去吃饭啦!写的不好,大家多多体谅。


古人都是怎么上厕所的?_第3张图片
没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人都是怎么上厕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