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兴?秦亡?

兴亡并论,只因为兴的同时也埋下亡的隐患,强弱需取势。一种方法工具技巧能力在不同的时间内完全可能发挥相反的结果,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秦之所以并六国,通常的说法从是孝公商君变法开始,经六代贤君努力,不贤死的快,没有恶劣影响,总之国力渐增,最终由始皇帝一统天下,其中各种兵法谋略连横合纵百家争鸣文化大爆炸,六国偶有强国也是昙花一现。

再深入一层看就是郡县制战胜分封制,通过变法弱民强国,把散乱的民力聚集起来,变法前民风彪悍,私斗严重,两个村落或者氏族间可能会因为灌溉爆发战争,而且政府却不能管这些,分封制最大的特点就是领导的领导不是我的领导,我只听我直接领导的,总之秦国大地,有大大小小的贵族,而赢氏是拳头最大,最有威信的那个,有点武林盟主的感觉,其他氏族与赢氏虽是上下级,却有充分的自治权,也就是说其他贵族地盘上发生的大大小小事情,政府无权过问,秦境内有归顺的戎狄氏族,秦人与戎狄就经常擦枪走火,惨烈不亚于战阵。那么通过郡县制,这种形式的内耗则不复存在了,才能说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命可以直达每个人,王法可以直接约束每个人,税收直达政府,贵族没有私兵,军队由国家统一供养调配,组织结构更适应时代了,国力不强才怪。

再深入一层剥这个洋葱,变法实质上为削弱贵族权利,加强中央集权,在始皇帝这位政治大师期间达到一个顶点,而一个系统中央集权越强,那么变故来临,系统崩溃越快,内聚性越强,鲁棒性越低,贵族其实起到了缓冲社会矛盾的作用。换个角度,分封制度下贵族们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每个贵族都会替领地内的人民考虑,这点很容易想,贵族不照顾效忠的人,谁还跟你混?这种分布式的,广泛的考虑关心,相对就容易化解矛盾,相反在集权下,只有皇帝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你让皇帝一个人替所有人考虑,同时又得防备官僚地主们,那不可就容易抓瞎么,国土这么大,哪能照顾过来,比如一个饥荒没关照好,就是一次起义危机,饥民就像蝗虫一样,一个点就能烂掉一大片。社会动荡大了,就会有大小氏族选择重新站队了,那么王朝就容易倒掉。那么有人又要问了,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采取集权?因为分散决策的成本太大了。

最后交代一下核心层,这是秦殇给我的启发,秦兴与秦亡的原因都是一个,强烈的进取心,一定要统一天下,一定要大兴土木,一定要开疆拓土,一定要坚持法制。现代人难以想象,那个年代的人们是多么崇尚自由,崇尚进取,在那个华夏大地被蛮族围绕的年代,披荆斩棘消灭融合了无数异族,华夏精神内核就是秦汉精神,就是开疆拓土,就是进取精神,我们今天提倡伟大复兴不就是不拿第一不罢休的精神么?我们的神话充斥着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种宁折也要战天的画风。显然封建制一条路走到黑了,同时也堪称发展到了极致,然而强弱无定势,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下,极强也会变成极弱,经历百年屈辱,我认为再次复兴后不太轻易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了,必须认识到华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但也有自己的缺点。复兴的硬件够了,软件关键那就是文化复兴,不过复兴应该有取舍,不应该把垃圾当宝贝。

秦人凭借进取心完成了大一统,也因为强大的进取心没有照顾到六国旧民的自由精神,由上千年的封建制瞬间完全改成郡县制,不崩盘都难啊。汉承秦制,但却采用分封与郡县混合制。

你可能感兴趣的:(秦兴?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