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题记
    15年3月的某个晚上,我和C在聊着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时候,碰撞出了一个想法:做一个“打破传统广告利益分配模式,将广告费用直接分配给用户”的APP。几天之后,我们召集了团队其它人员对这个想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从市场需求到商业模式,从业务逻辑到产品细节,我们一一都没放过。讨论中夹杂着质疑和憧憬,一直持续到凌晨一点。与往常不大一样,这个想法似乎触及到了大家内心深处的兴奋点,让人感到激情澎湃。于是我们当时做出了一个决定,把它作为我们的核心项目,并以“摇摇”作为这个项目的临时称号。实际上,我们当时正在撰写“爱拍想”商业计划书,“爱拍享”是我们当时正在筹备的一个通过拍照来识别情绪的APP应用,但显然“摇摇”对我们更具有诱惑力。
    想法确定下来了,接着就是怎么去实现它。如果自己开发,将面临着几个问题,一是之前没有安卓开发的经验,如果从头学习,时间周期长,将延长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APP宜早不宜迟;二是科研任务重,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有限。基于此,我们最后决定招聘一些人员来共同实现。其实之前我们做过一套“分销管理系统”,对服务器及前端架构都有所了解,所以不担心“被别人忽悠或被牵着走”以及“团队不兼容”的问题。
    接着招聘就开始了,考虑到经济及效率两个因素。我们选择招聘对象基于三点:一是,要有相关的项目经验,这点非常关键,决定着项目能不能顺利进行下去的关键;二是,时间充足,这点也很重要,决定这产品什么时候能够进入市场,要知道每个人对事物的热情度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三是,报价不要太高,这个好理解,我们都是穷学生嘛!
    我们认为符合这三点要求的人最可能出现在学校,于是在复旦、交大的BBS发布了招聘广告,同时让朋友帮着推荐。接着果然就有人联系我们,为了体现诚意,我们纷纷亲自去了复旦、交大等一些地方和他们谈有关项目的事,邀请他们或加盟或兼职的形式加入我们。当然我们更希望的是加盟,这样就可以以股份的形式增加大家的积极性。 几轮面试下来,我们似乎找到了能帮我们完成项目的合作伙伴。于是邀请他们到我们这讨论项目细节及合作形式。几次会议下来,我们做了项目的分工,并初步制定了项目时间节点。“摇摇”似乎已经进入正式轨道,而至此,从一个想法到项目开始实施大概经历了一个月时间。
    然而,就在我们满怀信心期待项目一步步往前走的时候,突然一个负责服务器端开发的队员“消失了”,没有任何招呼的就离开了项目组,电话、短信、qq似乎一下子失去了任何效用,再也联系不上。这种不辞而别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困扰,即又要重新去寻找一个合适的队员,糟糕的是,几周过去了,我们无功而返。这样耗着时间对我们极大的不利,一是:团队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二是:当时重庆的一款“秒赚”产品已经正式进入上海。“秒赚“的业务有很多和我们类似的地方,当时他们在上海的产品发布会,我们也参加了,他们的实力我们心知肚明。于是,我们做了一步妥协,先找一个技术不是那么牛但也能推动项目往前走的队员,在L的帮助下,很快就找到了。
    新队员的加入使项目又回到了最初的状态,于是商讨实现方式与合作方式,最后L和Y都选择兼职的方式帮我们完成项目。为此我们把业务逻辑和功能模块以文档的形式整理出来供他们参考,并编写了一份需求说明书,同时为了保障项目顺利进行,我们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以此督促他们按照项目时间节点一步步往前走。
    事情的发展往往不是那么简单、顺利,问题总在不断出现,一是有些业务实现不了,二是前端开发和后端开发的就业务逻辑很难达成一致。一个问题的出现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一定是前因导致的后果。没错,业务实现不了是因为技术不够扎实,而之所以技术不够扎实是因为我们之前招人时采取的妥协措施。没有办法,实现不了我们也就只能放弃这个功能或采用其他功能代替,好在减去的功能并不影响到产品的总体。至于开发人员业务逻辑达不成一致,其实和我们也有很大关系。原因是前期我们团队只是在大方向上保持一致,而在业务逻辑上还存在一些分歧,而这些分歧又未能细化出来,才导致后来的诸多矛盾。
    这些问题通过沟通可以得到很好的实现,最让我们困扰的是影响项目进度的另一个问题:拖延症。“拖延”对于一个美好的idea来说,就等于慢性自杀。计划一个半月完成的项目,一个半月过去之后还几乎原地不动,当时的激情澎湃几乎消散殆尽。而之所会这样,后来我们分析了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拖延,一周见面一次的方式使得一拖就是一周,你一懒,一周就过去了;二是:贪婪,一边忙着科研,一边又想毫无费力的获得一个完美的产品。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而且是很快的就过去了,我们开始有点着急了,这种着急用C的话说就是:怀胎十月,却生不出来。为了挽救这种局面,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做这件事的初衷是什么?动力源来自于哪里?我们有没有尽力?我们所说的效率难道就只是一个口号?我们还要不要继续下去?
    我们做了一次深刻的自我批评,把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赤裸裸的放到了桌面上讨论。同时,我们还各自做了一个梳理,通过打靶练习的方式来统一方向。具体做法是每个人把这个产品的观点说出来,其他人根据自己对产品的理解进行评判。靶中心是十分,最后选取最接近靶心的观点作为我们的统一方向。这样先解决自身缺陷,再解决项目问题的方式取到了一定的效果。
    八月份的时候,“思惠”用户版(安卓)功能日臻完善。中间我们换了几次名称,从“摇摇”变成“优优”,最后改成“思惠”,优优是因为有人注册了,“思惠”包含了三层意思:拾惠、丝惠、思惠,拾惠对应着产品里面“拾红包”的功能,丝惠是指拾到的红包数额小,但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思惠意味着用户想要获取一些实惠的时候,能想到我们的产品。“思惠”商户版(安卓)产品也在开发当中,且web端产品宣传页面也完成,网址为www.ipaixiang.com,但后台管理系统一直迟迟没能完成。我们开始对Y施压,他也答应一周之内做完。当时我们惊讶,一周之内?这么有效率,让我们着实感动啊!一周之后,当看到后台管理系统的时候,我差点没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一个工程师,最不该的就是敷衍。一个花几个小时完成的管理系统简直不能直视,low到不行。 有时一味的将就得到的就不是初衷,必要的时候红白双唱取到的效果更好。当然,做技术的人儿都是善良的,不要去伤害他们。
    九月份的时候,产品功能基本完成,并进入了测试阶段。同时在杨浦区创业中心进行了一次路演,虽然投资商对我们的产品并不是很感兴趣,但至少通过这次我们认真的思考了产品的商业模式:以何种方式为哪些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知道了产品到市场到被人们接受是怎样的一种过程,更体会到了和投资人的沟通应该准备及注意哪些。
    创业是一个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更多的是一个“做生意”的过程。“做事”和“做生意”是有区别的,“做事”你只需要踏踏实实的把一件事情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完成即可,而“做生意”你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盈利的角度去做事,从产业上下游的方向去协调。我也时常问自己,到底合不合适创业?未曾知晓,但和一个团队去把一个想法变成事实的过程着实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不盲目,也不急功近利。相反,我们千里之行,始于脚下!不单是这个项目,以后或许还有一些比较nice的idea,绝不让它腐烂在内心深处。最后,用浪潮之巅的一句话作为结尾词:赶上浪潮,如此,便不枉此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千里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