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智专修学院后付费模式助力寒门考生,更多“魏祥”受益

传智专修学院后付费模式助力寒门考生,更多“魏祥”受益_第1张图片

近日,甘肃定西残疾考生魏祥的《一位甘肃高分考生的请求》及清华大学对此的回信在朋友圈刷屏,大家看到了一个身残志坚的奋斗少年与清华厚德载物的校风。在为魏祥感到高兴的同时,传智专修学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魏祥的例子对高考教育有哪些启示呢?

据悉,魏祥以648分的成绩报考清华,且清华大学有意备录。目前,清华大学已为魏祥母子准备好宿舍,在清华就读期间魏祥母子住宿费全免。可以说,魏祥是幸运的,他幸运地从甘肃24万高考生中脱颖而出,幸运地遇到了清华这所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的高等学府,不仅对其予以录取还提供了资助。

然而,在我们关注魏祥这个身残志坚考入名校的励志考生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还有很多像魏祥一样家里贫困但没有高分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寒门考生呢?这一部分人占很大的比例,因为寒门考生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机会越来越低。《南方周末》2010年曾做过一个调查,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现在到2017年,农村生源的比率相对来说会更低。

依此看来,寒门考生考上名校的几率非常少。以2017年高考为例,北京状元的父母是外交官,西安文理科状元均来自高新一中。据了解,某省高考理科前80名中,某某一中有23人,某大学附中有23人;文科前30名某某一中有17人,某大学附中有7人。一般来说,一中和附中都是省市重点中学。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高分考生来源于中产以上家庭、来源于重点中学。这些学校的学生占有优势的资源,毕业后会有较好的就业机会或依据家庭条件有更好的出路。那么,每年就业难的大军大部分毕业生多来自寒门,毕业即失业的现实让他们明白,上大学只不过是在“龙门”边上转了转,出了门依旧被打回原形。

现实只能如此了么?不是。从2016年985、211高校在各省市的录取率来看,大部分省份95%的人都没机会进入名校,但其实在社会化多元发展的今天,并不一定分数高才有大发展,即便进不了名校,也一样可以有很好的前途。然而在整个唯名校论的大环境下,没有上名校的他们却处在“弱势”地位。社会对他们是否关注了呢?

社会对魏祥的帮助只是帮助了一个人,但真正的教育弱势群体现状并不能得到根本改善,他们中有偏选山区得不到教育资源的学生,也有家境贫寒但心志坚强的学生,虽然没有考入名校,但他们有一颗求学的心,难道他们就不能像魏祥那样得到关注、获得帮助吗?还是说只有高分的寒门考生才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

由此看来,我们要做的是解决一群人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寒门学生的教育问题,才是一个学校、教育机构乃至整个教育行业要做的事。金钱的资助毕竟是一时的,而且也不是所有寒门考生都能获得资助,关注一个资助一个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希望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机构能够真正用心地去帮助他们,让他们真正的学业有成,成功入职拿到高薪。

为了让更多贫困但有求学心的寒门考生有公平教育的机会,传智专修学院这所具有颠覆型模式的教育机构推出了一套后付费模式,让学生在求学期间没有任何经济压力,而且毕业后在一线城市就业月薪达8000元,才交学费。传智专修学院希望能够以这样的模式,缓解寒门学生入学时的经济压力,从根本上解决他们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使他们真正的跃入“龙门”,飞升成“龙”。同时,传智专修学院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去培养一个人的责任,用学识和技能去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而不是用一次捐助资助改善一时,这才是最健康的“资助”,才是教育的真谛!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智专修学院后付费模式助力寒门考生,更多“魏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