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瑶林琼树|王戎与王衍

长袖善舞的两兄弟。

名士也需有人懂,名人也要有人教:每天三分钟,《一起来读世说新语》,写写你眼中名人的高下优劣。


33.1 瑶林琼树|王戎与王衍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世说新语·赏誉》

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译文】

王戎说:“太尉的风度仪态高雅清澈,好象晶莹的玉树,自然是尘世之外的人物。”

一个是“竹林七贤”,一个是“清谈领袖”,琅琊王氏在他们手里得以扶摇直上

王戎,字浚冲,西晋时官至尚书令、司徒,“竹林七贤”之一。

王衍,字夷甫,历任尚书令、司徒、司空、太尉等职,号称西晋上流社会的清谈领袖。

王戎、王衍是堂兄弟,是王祥的族孙。

在西晋品评之风和清谈之风盛行的时代,他们将以儒学起家的琅琊王氏带入玄学地带;而在“八王之乱”的政治背景下,他们左右逢源,长袖善舞,奠定了琅琊王氏头等门阀士族的地位。


33.1 瑶林琼树|王戎与王衍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唐代孙位所绘《高逸图》(局部)中的王戎。

此图为《竹林七贤图》残卷。现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人物重眼神刻画,“不修威仪,善发谈端”的王戎,旁有童子为其饱书卷;另一位是山涛,他好庄学而“介然不群”,旁有童子将琴奉上。

01 王家二兄弟。

王戎、王衍是堂兄弟,在琅琊王氏中,他们是王祥、王览的族孙,而非其直系后裔。

这两个人能够追溯得到的祖上是他们的祖父王雄,王雄曾任幽州刺史,与王祥同辈。

至于王祥、王雄这两支往上在那一辈会合,已经很难考证。

如上一节所述,王祥有五个儿子,而王览有六个儿子。

他们的儿子虽然大都担任过地方上的一些小官,但都没有什么作为,无法在正史中获得立传的资格。

似乎这是冥冥中有意安排的一个空挡,好让王戎、王衍兄弟俩在西晋的舞台上尽情发挥,他们在无形中从王览手中接过宝刀的第二棒,以此来完成这个家族由儒入玄的转变,并进而提升其世家大族的地位,为第三棒王览孙子王导的登场做好全方位的铺垫。

王戎,字浚冲,出生于公元233年的曹魏中前期,他生得身材矮小,却风姿秀丽,据说他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当时的中书令裴楷赞美他的眼睛“烂烂如岩下电”。

这个标致少年自幼聪明过人,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说是王戎小时候与同伴一起出去玩,看到路旁有一棵李树结满了李子,其他的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去攀爬摘取,唯有他一动不动。

别人问他为何不去,他回答:“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等到那些孩子们摘下来一尝,果然如此。

02 王戎不摘道旁李。

王衍,字夷甫,出生于公元256年,小王戎20多岁。

与王戎比起来,这位小堂弟要显得更加风姿绰约,王戎就曾称赞他“神姿高彻”,如“琼林玉树”。

王览的另一位孙子王敦也曾叹服这位族兄的风采,说他如果立于众人之中,就好像珠玉闪耀在瓦砾之间。

王衍小时候曾去拜访名士山涛,山涛脱口赞道:“何物老妪,生宁馨儿!”

意思是,这是哪个老太婆,竟然生出这么标致的孩子来!

从此,“宁馨儿”就成为对美好事物的赞语。

王衍14岁时,和母亲住在京城,他的父亲在边防任职,常要派使者回京汇报军情。有一次,王衍嫌使者讲不清,就自己代替使者到尚书仆射那里去汇报,他说起话来思路清晰,语言优雅,而且从容不迫,侃侃而谈,令人大为惊奇。

王戎与著名诗人、玄学家嵇康、阮籍都是很好的朋友,直接受到他们玄学思想的影响。

阮籍比王戎大十多岁,阮籍母亲去世时,他虽然心理悲痛,却不露声色,依然下棋、喝酒、吃肉,到末了才口吐鲜血数升。

后来王戎的母亲去世了,王戎的做派几乎与阮籍一模一样,被人称为“死孝”。

他们这样做,无非是想表达对礼教的蔑视。王戎与嵇康、阮籍、刘伶、向秀、山涛、阮咸一起,经常聚集到洛阳附近的一片竹林中,饮酒谈玄,弹琴啸歌,任诞逍遥,号称“竹林七贤”。

这其中,王戎的年龄最小。

尽管王戎也好谈玄,但他还是有一定的实际能力的,特别是在进入西晋以后,他正值年富力强,在太原王氏的王浑指挥的灭吴大战中,他作为一个方面军的主帅,曾立下大功,拜官封爵。

03 王衍的“保家”三防线。

“八王之乱”消耗了司马家的元气,而一个更大的恶果是,它撩起了北方少数民族问鼎中原的野心,直接导致“五胡乱华”大幕的拉开。

一个刚刚统一起来的中国迅速陷入到支离破碎之中。

在“八王之乱”中,我们几乎没有听到白痴皇帝司马衷吭过一声气,“八王之乱”一结束,这个可怜的皇帝即寿终进寝,他的同父异母弟司马炽即位为晋怀帝。

晋怀帝虽不痴呆,但极其平庸,西晋的残局落到司马越和王衍手里。


33.1 瑶林琼树|王戎与王衍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司马越担任丞相,总揽全局;王衍先后任司空、司徒,地位仅仅在司马越之下。

那时,氐人首领李雄已在成都称王;匈奴首领刘渊建立汉国,自称汉王;羯人首领石勒也乘机起兵,归附刘渊。

公元307年,晋怀帝永嘉元年,面对中原已乱的大局,作为琅琊王氏的头面人物,王衍决定实施他的“保家”计划。

他向司马越提出,选配文武兼备的人才镇守军事重镇,得到司马越的首肯。

以此为名,他任命他的亲弟弟王澄为荆州刺史,任命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

在送二位老弟赴任时,王衍对他们说:“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你们二位在外,我留在朝廷,可以说是狡兔三窟了。”

这是王衍在为他的家族安全设防,第一道防线是他本人,他在朝廷驾驭大局;第二道防线为王澄、王敦,他们拥有重兵,可以镇守一方。

王衍的做法,常常遭致后人的鄙薄,说他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道为“门户私计”。

事实上,从客观上看,他也有为帝室、为社稷考虑的一面。

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三个洞已经营造好,您可以高枕作乐了。”


33.1 瑶林琼树|王戎与王衍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狡兔三窟”源于孟尝君的故事。孟尝君为齐相,后被免,他回到封地薛地避难。门客冯谖说:“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免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请让我再去为您挖两个洞吧。”

冯谖去魏国活动,使魏国愿意用重金聘请孟尝君去为国相。

齐王听了十分惊恐,赶紧用更重的聘金请孟尝君回国都。

冯谖建议,要孟尝君向齐王讨要先王祭祀时使用的礼器,然后在薛地建宗庙。

宗庙一成,冯谖告知孟尝君,“狡兔三窟”已建好。

王衍还与司马越一起,布下了第三道防线。就在同一年,他们派琅琊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坐镇建业。

司马睿是司马越的亲信,派他到长江以南,明显带有在那里建立一个后方基地的意图。

司马睿南渡时,王氏子弟王导被安排与之随行,当然,此时此地,还看不出他们会在那里开创晋室的另一番局面。


33.1 瑶林琼树|王戎与王衍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于这第三道防线的设立,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计划。

首先,是王氏兄弟策划于密室之中,王旷、王敦、王导都参与了,王旷是王羲之的父亲,他首倡其议,王敦助其谋,王导具体主持其事;其次,司马越的妻子裴妃很赞同这种安排,她在王氏兄弟与司马越之间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最后,由司马越和王衍拍板决定。

就在目送王导陪同司马睿南渡之时,王衍将家族宝刀的第三棒交给了王导,琅琊王氏的重心也将随之移到江南。

石勒当然早有耳闻王衍的风采,他对这位名士颇有几分敬意,两个人谈了半天话。

石勒问,晋室何以会走到这个地步?

王衍就将“八王之乱”以来的情况一一道来。

他还为自己开脱,说自己只不过一介书生,淡泊无为,并没有仕宦之心,谁知竟登上这样的高位,完全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说着说着,他向石勒献计,要石勒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加尊号,做皇帝。

大概武人是最见不得献媚之态的,石勒大怒,说,你王衍做了一辈子官,怎能说没有仕宦之心?

贻误天下正是你王衍的责任!石勒命令将王衍押到一所民房里,出于爱惜王衍的风流,他令人在夜里将墙壁推倒,给王衍留下了一具完整的尸体。

王衍被压死了,身后还落得个“清谈误国”的恶名。


33.1 瑶林琼树|王戎与王衍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评价】

王戎、王衍两个人的后代都不显达。尽管在生前,他们的品行都有不检点的地方,但对于琅琊王氏来说,这个家族能够兴旺不迭,他们的作用不可替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33.1 瑶林琼树|王戎与王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