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一篇奇文有感而发

    昨天在〈〉上读到一篇题目为《秦桧,你死的真冤》一文。这些于常规历史有些出入的话题,对于我这个好奇宝宝来说最没有抵抗力的。记得以前也看过类似讨论秦桧的文章话题,兴趣更加浓烈,打开便细细地品尝两遍。

    先说作者吧,一个非常有想法的小姑娘。会读历史,能总结出自己的一番对历史人物不同的看法。这一点,我是很欣赏的。而今社会读书能不跟着教育部的模型而长大的人,已经十分少缺。(这样说并不是否定现今的教育模式,而是我并没有资格议论这个问题)虽然女孩的文章有诱人眼球的亮点,但是缺少的,却是对现实社会深入的理解。若说我是个浪漫主义者,至少我还参杂着一些现实主义者的观点。可以平衡一下自身的性格。而这个小女子,是纯天真烂漫主义的主。

    生活教会了我们如何生活下去,所以我们该向生活学习如何生活下去。这句话看似既绕口又欠扁,却是生活中最实实在在的写照。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这是我与小女孩回复近千个字以后,最后面结尾的一句话。也许我的观点不一定是对的,而且对历史而言,是非对错到最后,谁能分得清清楚楚?狼烟烽火何时休,成王败寇尽东流。没有人能客观地评价任何事情,因为当你客观的说自己客观时,其实你已经主观了。所以让我们去评价与思考问题时,已经在心里对那些圣人,忠烈开始负责了,不可轻易判断总结,你必须站在当时的时空空间,以当事人的角度去重塑历史画面,再去分析问题。怎可随手拿起一些三家死书文字去单方面分析问题,或者自认为很宏观的拿趋势线路去判断对错,遂不知多少腐儒书呆子都是这样出来的。他们不是不够聪明,也不是不够用功,真正缺少的是生活对他们的磨砺。

   "仗义每逢屠狗辈,负心但凡读书人,百无一用是书生"苏秦,悬梁锥骨,用一年时间读通阴符经,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诸侯,后世书生羡慕之时,多有效仿。觉来可笑至极,他们可知道,真正让苏秦开窍的并不是阴符经。而是落魄而归,老婆不疼,嫂嫂不爱,穷苦潦倒,坐家里吃白饭,生活压力的冲击下使他开得七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后主的诗词艺术,在历史上为什么独占霸主之位千年?若不是遭受亡国之耻,阶下之辱,老婆还天天让宋太祖叫去陪酒,他后期能写出如此高超水准的千古名句?还一写一大堆,每一首都是属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佳作。若是如此举例,我想写坏10个苹果也写不完。

    总结个人观点,历史摆在那,学习到什么,自己领会,不需要受他人观点所摆布。是非对错,不是我们一言两语所能论述。司马迁,司马光这两位拥有大智慧之人,写历史从来不注明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太史公说,谁谁说,就不敢说自己说,只是讲出来故事让你自己去领悟,好比释家高人向你指点,微微颔首一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然而这一点,便是史记与资治通鉴真正的精髓。

你可能感兴趣的:(路过一篇奇文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