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的文化都随着时代而进步,用辜鸿铭的观点审视百年后的我们,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中国人的精神》和《丑陋的中国人》的意义是在审视和鞭策我们自己,使我们成为一个适应时代的人。
本文约3900字,预计阅读时间 8 分钟。点击“阅读原文”或下载“喜刚读书会APP” 观看视频。
我很喜欢这本《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本中国人以外国人视角写的《丑陋的中国人》,其中包括著名的《中国人气质》、辜鸿铭的《中国人精神》、桑原隧藏的《东洋史说苑》、波特兰・罗素的《中国人性格》,还有一些剖析中国人性格相关的经典散篇。
在上一期视频中,我已经把中国人的26个性格特点分析过,而在这一集我想把这本书背后的书籍请到前面来,来看看辜鸿铭和他的《中国人的精神》是如何讲述中国人的。
在20世纪,辜鸿铭就是西方世界的中国词典,他把神秘的中国人彻头彻尾的讲解给世界,有兴趣的可以听我后面对他的介绍。
辜鸿铭眼里的中国人是什么样子?他认为真正的中国人是有着成年的头脑和孩子般的心灵,我们的价值表象往往与内在精神是不同的,这一特征几乎贯穿了中国人大部分的优点和缺点。比如我们谦虚并非无能,我们保守但懂得变通。辜鸿铭用了一个非常恰当,西方化的比喻:中国人的精神第一个就是绅士性(gentle),绅士性并不是天性软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没有强硬、苛刻、粗鲁和暴-力。
辜鸿铭看透了中国人在西方人眼中样子,我们的种种“丑陋”就是源自于我们的精神世界的与外在举止的表里不一。对于直来直往的西方人太难读懂中国人了,这是文化的差异。最好的例子就是说话拐弯抹角了,这在上一期中也有讲解。
在半个世纪后,台湾作家柏杨在他的《丑陋的中国人》中,把辜鸿铭的观点用新的视角做了一次彻底的反省,这本书也的确做到了,影响了一代中国人。
在辜鸿铭眼里,中国人的精神是足以自豪的,甚至像他本人有些狂妄自大。而在柏杨眼中,中国人的精神是不适应时代的,我们的诸多陋习需要自省和改变。
任何的文化都随着时代而进步,用辜鸿铭的观点审视百年后的我们,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中国人的精神》和《丑陋的中国人》的意义是在审视和鞭策我们自己,使我们成为一个适应时代的人。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也是一个“狂徒”。
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需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辜鸿铭为中华传统之断落而忧患,为炎黄文明之涂炭而忧患,他在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自尊与忧患的深层叹息。
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以狂放来保护强烈的自尊。
在这本书里辜鸿铭详细的阐述了他对中国人的看法,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以及对西方的披露。
他形象的描绘中国人是活在心灵生活里面的真正的中国人可能是粗卑的,但粗卑之中并没有粗野; 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的,但他的丑陋却并不可怕; 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庸俗的,但庸俗之中并没有侵略性; 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愚蠢昧的,但愚昧之中却并没有荒唐; 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狡黠的,但在他的狡黠之中却并没有邪-恶。
“中国人的精神第一个就是绅士性(gentle),绅士性并不是天性软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没有强硬、苛刻、粗鲁和暴力。
从这一系列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确实有很多缺点,但这些缺点中却又透露出几分可爱。
继而作者由此推论出中国人的第二种精神就是强烈的同情心,因为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生活在强烈的同情心之中,这是一种心灵的生活,也是一种感觉的生活,这是由于中国人把身体作为一个有机体而产生的自觉或不自觉。由于真正的中国人过着一种感情的或受人类影响的生活,可能有时会被人说成忽视了应该做的事情。
在辜鸿铭看来,又与西方人“性恶”的理论,进而惧怕上帝和法律,所以需要外在的强制力去进行约束。耗费了大量的财物去供养“闲人阶层”(如牧师、军警等) 还不算,更是对人本身造成了强大的约束,这种约束进而促使人走向极端,延伸到国家机器上就形成军国主义——无疑,这也是对20世纪初的列强觊觎中国的一大主因。
但中国则不一样,中国有“好公民的宗教”,即道德感的自我约束,进而延伸到其最高义务,即忠诚的义务——无私、绝对的,自然也包括三纲五常等。因此中国人过的是一种“心灵的生活”。
于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既具有成人的头脑,又有孩子的心灵。所以中国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
辜鸿铭认为,当时的西方列强已经是没有了道德的约束的,即使连曾经有的对于宗教和法律的恐惧都在战争中丧失掉了,而要拯救这样的西方世界的唯一方法就在中国,即在中国人的精神之上。
可以说,辜鸿铭先生对于中国文化实在是推崇到了极点,他的自尊、他的自豪实在是已经大到狂妄的地步了。
然而,辜鸿铭这本书所描述的仅仅只是那个时代甚至是那个时代以前某个久远年代的中国人。
当时的中国还处在封建的社会,因此辜鸿铭这本书中不免存在一些在如今人看来很是无稽的观点。这些论断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了。
比如在此书中辜鸿铭先生对于妇女的看法就未免有欠妥当。文中有这样的文字:中国的女性观念就是一个手拿扫帚打扫和保持房屋清洁的妇人。事实上,中国的“婦”字,本来就是由一个“女”和一个“帚”两个部分构成。这是否很可笑呢?在书中第二章的对妇女描述中,辜鸿铭写到了“三从四德”,并大加推崇。这便是他迂腐的所在了,他在有的地方太过相信孔孟之道了。
更可笑的是,他曾把男人比作茶壶,女人比作茶杯,茶壶一般要配几个茶杯,所以,他认为,男人是应该娶小妾的。这岂非可笑之极了么?
相对于辜鸿铭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我曾经看到过一本《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是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的作品,这本书完全从中国人丑陋不足的一面出发,直指中国人的劣根性。
一针见血指出中国人的丑陋面,中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第一次受到严厉检讨。
柏杨说:“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斗自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到酱缸的污染,很难跳出酱缸的范畴。”
他写《丑陋的中国人》一书,让中国人知道自己的缺点。痛心中国的“酱缸文化”,反省中国人的“丑陋”,要中国人活得有尊严。
柏杨曰:“脏、乱、吵,窝里斗! 三个中国人加在一起,就成了一头猪! 死不认错; 为了掩饰一个错,不得不用很大的努力再制造更多的错,来证明第一个错并不是错。
喜欢装腔作势,记仇,缺乏包容性,中国人打一架可是三代都报不完的仇恨! 自傲、自卑,就是没有自尊,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更恐惧独立思考。没有是非、没有标准,只会抽风发飙。”“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缺点都在书中一一列出。
不得不遗憾地说,似乎这些丑陋的方面都在中国人身上真真切切地存在过,并且不止是一次两次,不止在一个或两个人身上,而是广泛地存在在中国人之间。这本书以最犀利、最刻骨的语句全盘否定了中国人,认为中国人根本上是丑陋的。
但是,中国人真的是丑陋的吗?诚然,我们身上还存在着不少的缺点,但是,人非草木,孰能无过,哪个人又能没有一点一丝的不足呢?
除了这些不足取之处之外,正如辜鸿铭先生所述的那样,中国人身上还是有着中国人的精神的。这精神是谦逊,是善良,是忠诚,是仁德! 而且在我看来,中国人的这种精神已经深植中国人的血肉中了,中国人从出生开始就带着这种精神!
与其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与其妄自菲薄,我们不如正视自己,不管好的还是不足的,我们身上都存在着,不可能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完人,也不可能有人只有丑陋,没有美丽。
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改正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的长处。我想,辜鸿铭老先生写下《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的含义就是要让当时的人们觉醒,让那些屈服于封建、屈服于帝国主义的中国人站起来抗争,让那只沉睡着的雄狮重新醒过来!
而在当今的世界上,中国并不是一个发达的国家,她在走向强大的道路上还有很长一段未知的前路需要摸索,这就是需要我们去完成的使命。我们要凭着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依靠着我们祖先留存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们的未来创造最优越的条件。
中国人的精神必将永远延续下去!
中国人的精神,是儒家的,但也不全是儒家的。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汉始有佛教传入,至此千年儒、释、道三家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在不同的社会活动中指导着中国人的行为,也在封建社会文明中留下了各自的痕迹。
本书将中国人所受文化浸染全然归功于孔子的儒教,将名分大义上升到所谓“国家宗教”的特殊地位,却忽视了对国人品性同样有重要塑造作用的道家、法家等各流派思想,这样的分析一方面过于强调儒家的地位,一方面降低了国民性格成分的丰富性,不可谓不遗憾。
今日之中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依然存在,国民的个性在外来文化与传统观念的撞击中面临同样的选择与困惑。“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未能填补儒家传统被摧毁后的文化空白,这份工作仍需要当今的我们共同完成。辜鸿铭可以说是率先迈出了文化自信的第一步,这一步优劣并存,但总归不失为一种思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