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说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上开始了写作与阅读,可喜可贺,大家都在提高自己。但是这句话之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会做人才是第一位。《如何阅读一本书》有说,无论你是否认同作者,请保持尊重。
近期有一场挺引人关注的口水仗,各路吃瓜群众纷纷站出来迫切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轻易发表观点,伤人伤己,随缘叔个人是拒绝的。
作为作者,本着张口不用负责的精神,生怕事儿不够大。国庆都过了一半了怎么还没消停?
我们为什么写文章?
1. 写给自己
写作初期基本都是写给自己的:不断提高自身的文笔与逻辑;记录自己当天当周当月的故事与优缺之处;或者自己收藏。
无论如何,都是不求功利一心提高自己的厉害人物。
随缘叔认识一位小说作者,每篇文章的浏览量不过百人,但是他的文章行云流水、天马行空,给我特别多的深思。他说他只是练笔。
2. 写给他人
写给他人的文章将自己的见闻、知识、故事教授别人;将撰写的故事、剧本讲述给别人;或者发表自己观点与反驳他人。
文章通常写的东西会给读者如下反应:
“故事好精彩!真棒!”—小说
“对!没错!我就是这样想的!”—鸡汤
“嗯,我按照作者的方式试试看。”—干货
“我不认同,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观点
作为作者,需要明白自己写作的方向。提高自己或是与人辩论,各自做出选择。
内心丰富到一定程度的人是不会太过在意他人观点的。
读者自己分析清楚作者文章是否适合自己,明白自己的需要便好。
作者更应该尊重读者与其他作者,非要将自己的意见和态度强加给他人实在不明智,所以观点少一些挺好。
干货与鸡汤,你会分辨吗?
多半很少有人专门百度过心灵鸡汤的定义。
随缘叔一年前闲得蛋疼,居然真的百度过。鸡汤的特点就是对问题没有提出解决的办法,或者用编撰的故事来讲如何解决具体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随缘叔放弃了读了两年的佛学书籍,尽管各种大师为随缘叔心灵净化提供了很大帮助。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从标题到对白都很鸡汤。各位可以借鉴。
干货则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我提出问题:“我是如何一天赚20万?”然后给出我的办法:“我通过哪些方法做到了一天赚20万。”不管你能不能确认自己也像作者一样一天赚20万,也不能否定这篇文章是干货。作者敢讲,也是希望各位通过自己走过的路来达到这个目标。除开作者功底不谈,你认为的水份,也许是目前的咱还达不到用些方法的层次罢了。
从作者初期的文章开始重新学习,跟上脚步好过吐槽。如果非要感受到:“嗯!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看看鸡汤就好。
有些吃瓜群众并没有弄清楚鸡汤和干货是什么,便开始一味吐槽作者的文章。
尊重作者,即便不理解也可以沟通,又没有天大的仇。
为什么我不爱写带有观点的文章?
有个作者给我说:没有观点的文章不值一看。
什么是观点?是每个不同个体对一件事或物的立场、态度与出发点。家庭、教育和经历使每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多少都有差异。
文章里发表观点必然会使一部分人站在对立面,于是特别容易让不尊重作者的人展开骂战。何必呢?
随缘叔是个不太有本事的人,既然没有能力做到让所有人与我的观点保持一致,也没有办法求同存异,于是把自己了解的东西告诉各位看官便好。
于是随缘叔平时都会写关于营养学与健身的知识。可能写的不好,但是没有价值?我不认同。
随缘叔读他人的文章,即便不认同也要客观评论与点赞。实在不认同到极致的,也绝对不会和作者发生口角,大不了不评论不点赞罢了。
毕竟,我一直认为尊重才是阅读与写作的前提。读文不认同,在评论里发表客观意见当然可以;光评论不够,作为作者指名点姓上首页批评的,小学思想品德需要重修。
总结
1. 作者需要厘清自己写作的目的,提高自身为上。
2. 读者需要分清作者的内容,知道干货与鸡汤的区别为上。
3. 保持尊重为上。
随缘叔辛辛苦苦的用手机敲了一篇带有观点的文章,也许并不透彻,欢迎讨论。
谢谢您的阅读。
第40天,百日写。
我是随缘叔,小镇青年在北京,喜爱健身与营养的工科硕士。
关注是最好的打赏,谢谢各位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