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得不知的双十一“光环效应”

你们不得不知的双十一“光环效应”_第1张图片
双十一到来

文| 晚晚

今天刚好是加入的365天日更极限挑战训练营的第二天,也刚好是双十一。

恰逢节日,打开来朋友圈林林种种都是一些双十一的梗。然后我刷到一条信息是在美国读研的Vivin回国了,她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发,“从中国出去,会发现另一个国家的病态;从异国他乡回来,也会明显感受到我们这个国家的病态。”

经济诱使和经济发展,其实细细想来,也没什么差别。

11.11单身节,不知不觉演变成了双十一购物节。于是,很多人在今天欢呼,也很多人在今天喊穷。很奇怪的是,大部分做出这些行为的人,其实是同一群人。社会的跟风与习惯,已经越来越深入影响人们的判断了。

我们看到打折,暗自计算着中间的差价,就自以为这省掉的钱就是我们赚的钱,于是我们不断加入购物车,不断去买,但往往最后的结果就是买了一堆计划外的东西,冲动型消费。其实我们并没有多加思考我们买这件东西是否有必要买,是否现在有必要买,是否值得买。

昨天拆书《自控力》我学到一个名词,叫光环效应。是指说只要使你放纵的东西和使你觉得品德高尚的东西同时出现,就会产生的一种现象。比如,研究人员发现,出于慈善目的购买巧克力的人,会吃更多的巧克力来奖励自己的善行。当到处寻找特价商品的购物者买了很多便宜货时,他们会因为觉得自己省了很多钱而感觉良好。

当我们登陆淘宝,唯品会,京东等一系列购物网站时,其实我们就被笼罩在双十一的“光环效应”之下了。这让我们在购物时毫无负罪感,反而在放纵自己时觉得快乐无比。

所以就像《自控力》里面总结说的,"当光环效应影响到你的意志力挑战时,你需要找到最具体的测量标准(比如卡路里、花费、消耗或浪费的时间),以此判断这个选择是否和你的目标相符。"

也就是,假如我们想要做到始终如一,我们就需要认同目标本身,而不是只按照“正确”和“错误”来判断做过的事时所产生的光环。

这是文字带给我的一些冲击和体会。于是我开始更加地好奇:习惯的力量可以改变什么呢?文字的魅力可以引领我们到哪里?大家知文字之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部分又会是怎么样的呈现?

就是怀着这样的好奇心和强烈学习的心情,我开始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日更计划。

一是知乎大V简浅的学习群,每天回去拆书和写作业,现阶段正在进行逻辑分析和训练。二是的无戒365天日更极限挑战训练营,标准是日更1000+,我给自己定2000+。三是同时进行的个人公众号和知乎专栏的日更。

加了很多大神的微信,也加了很多正在同步写作的一群很可爱的人。每天微信信息轰炸,整个人处于既紧绷又兴奋的状态。说谁谁谁的文推上了的首页,谁谁谁仅仅花了三个月就读完了14本专业书籍,谁谁谁已经坚持写文405篇,字数多达83w。很厉害很厉害的一群人。

俄国散文之父果戈理提到写作,他说,“要通过世界上人们看得见的笑容和人们看不见,不知道的眼泪来观察生活!写作的一切都应取之于生活,而不是用无谓的幻想臆造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像画家不应该停止画笔一样,也是不应该停止笔头的。随便我们写什么,必须每天写,要紧的是叫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

我觉得很正确,写作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习惯,坚持,吸收以及进步的。

我之前看过作家余秋雨先生一本书叫《文化苦旅》,先不论里面的内容,从标题便可以看出,他认为写作其实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件比较苦的旅行。这本书是余秋雨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凭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

他在开头形容自己的写作历程,就是一提笔就感觉到年岁陡增。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

文学是什么样的一件事情呢?我觉得它很严谨又很自由。严谨的部分是,我们对待文学,是必须依据事实而去述说的。自由的部分则是,首先我们去写作,其实就是写我们心里面所想表达的东西,我们所看到的所想到以及我们感悟到的部分,而后才是其他的东西。

于是我发现我开始一个习惯就是,我写文章,每一段我要写四次。一次是写下我想说的话,一次是添入我所遗漏的,一次是删去不必要的,再一次是把全文精练成有如我才刚想到的一般。

我想首先成为这样思路清晰的知道我自己想表达什么的写作者。

因为文字,我懂得了很多这些意义,也因为文字,我感受到了逻辑的魅力。我想,这就是文字所存在的意义吧——无声无息,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无戒365天日更极限挑战训练营 第二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们不得不知的双十一“光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