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评:一个妈妈把自己16年的育儿经验写成一本书,狂销700万册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评:一个妈妈把自己16年的育儿经验写成一本书,狂销700万册_第1张图片

“从小我就有个夙敌叫 ‘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又温顺,回回年级第一……”这段话曾经在网上疯传,表达了很多人的心声,其实,这样的孩子让很多父母也心生“羡慕嫉妒恨”。

不过,这样的“别人家的孩子”也没什么好羡慕的,毕竟就是个书呆子,成绩优秀也没什么了不起,真正令人羡慕的是另一类“别人家的孩子”:上学跳级,考试轻松,思想成熟,自信勇敢,人缘特好,轻松进入名牌大学,美国常青藤名校好像一直在等他们的到来。

这让大多数父母们坐不住了: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教育出来的?于是,有位“别人家的孩子”的妈妈就写了一本介绍自己育儿经验的书,没想到一经出版,狂销700万册。这本书的名字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评:一个妈妈把自己16年的育儿经验写成一本书,狂销700万册_第2张图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同于今天泛滥的大多数家庭教育类书籍,没有冷冰冰的教育理念罗列,没有板起脸劝诫的居高临下,而是介绍在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具体做了哪些关键事情,解决了哪些重要问题,并对案例进行专业分析,是一本读起来故事性强、又不乏专业分析、还充满温情的案例式家庭教育书,书中的案例和方法可以直接套用在普通的家庭教育中,因此,该书自出版以来畅销不衰。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是尹建莉,一位普通的教育硕士,也是书中所讲述的女孩圆圆的妈妈。在女儿小的时候,尹建莉和先生还是地道的“北漂”,与另外一个家庭合租生活,甚至因为户口和房子问题不得不全家迁至烟台。但尹建莉同时又是一个用心的妈妈,不论生活多么艰难,她精心培育女儿,女儿连跳两级,轻松被香港和内的名校录取,并于2013年取得美国常春藤名校硕士学位。针对外界对《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颠覆了当前的教育理念”的评价,尹建莉很淡然地说,“与其说是颠覆,不如说是还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评:一个妈妈把自己16年的育儿经验写成一本书,狂销700万册_第3张图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全书内容分为教育理念说明、学习能力培养、具体教育难题的处理三部分,主要侧重了尹建莉女儿早期的教育情况和当前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精华部分:

一、无论教育方法多么不同,它们都是建立在一些共同的教育理念之上

打针,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事情,但是在医护室里,孩子们的表现却大不相同:有的孩子坚强的不哭,有的孩子仅仅哼唧几声,但有的孩子却哭的声嘶力竭,这些表现的不同,看似是孩子个性不同所致,其实是父母的教育理念不同的体现。

那些强忍不哭的孩子,往往是父母在来之前就跟孩子做了沟通,孩子理解了为什么打针,打针的疼会是什么样的,并却确定自己可以承受。打针,对这些孩子来说,就是一次和爸爸妈妈并肩共同面对事情的经历,孩子当然可以更坚强。

那些哭的声嘶力竭的孩子父母,教育孩子往往是以事情的便利为原则,至于孩子怎么想,会给孩子留下什么样的心理影响,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所以我们会看到有的父母强行按住拼命挣扎的孩子让护士打针。对孩子来说,本来只是打针的疼,演变成了一场“恐怖袭击”,没有人和他们站在一起,对他们来说,世界是不可预测的,是有伤害能力的,他要么变得更加暴力,要么变得更加懦弱。

尹建莉是怎么做的呢?尹建莉首先告诉女儿,生了病就要打针,这样才能早点痊愈,让女儿从理智上接受打针这件事情;其次,告诉女儿,打针有点疼,就像摔个屁股墩儿一样疼,让女儿对打针的疼有了心理预期,觉得自己可以承受;再次,鼓励女儿要勇敢,让女儿感受到妈妈会同她一起面对这件事情;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尹建莉自始至终都表现的非常愉快轻松,没有在情绪上给孩子制造紧张感。结果,小孩子在被连续扎针七八下的情况下,也只是哼唧几声,连护士都觉得非常惊讶。

与这次打针不同,当尹建莉带女儿做“超声雾化”理疗时,因为没有事先和孩子说明白,并且采取了强制措施,结果女儿拼命反抗,原定十分钟的理疗只做了五分钟就无法持续了,可见,任何一件事情对于孩子来说,是否让孩子知晓并做好沟通,结果大不相同。

其实,当我们面对孩子必须承受的痛苦或者困难,只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向他们说明,并和孩子始终站在一起,孩子们就会有足够的坚强来面对一切困难,并能逐渐培养出理性、勇敢的健康心理,尹建莉女儿的勇敢和理性,与尹建莉的这种教育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评:一个妈妈把自己16年的育儿经验写成一本书,狂销700万册_第4张图片

二、每一个学习特别优秀的孩子,都会在早期教育中大量识字与阅读。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的儿子,在上小学前就已经识字过两千,尹建莉的女儿在刚入小学时就能达到一个三年级孩子的识字量,200年前的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的儿子,在8、9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自由运用六国语言了,无数的案例证明,孩子早期识字与阅读对于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于那些宣扬卡片识字的方法,这几位大咖对孩子的识字和阅读教育,都采用“读”的方法。尹建莉从第一次拿起书给孩子讲故事时,就是“读”,而不是“讲”,而且采用“指读”法,一字字给孩子指着读,反复读。当孩子稍大一点的时候,尹建莉就让孩子手指文字,孩子指到哪里,尹建莉就读到哪里。

尹建莉教孩子识字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是在生活中识字,无论是在大街上、还是在商场,只要见到字就不失时机地教孩子认读。在这个过程中,尹建莉总是及时表扬女儿识字和阅读行为,女儿逐渐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书也就越读越多,字也就越认越多。当尹建莉的女儿上二年级的时候,同班同学还在把主要精力用在识字上,她已经开始一本本的读大块头小说了。

阅读带来的学习能力是惊人的,尹建莉的女儿通过阅读带来的理解和思想成熟度,让她很快就从小学二年级直接跳级到四年级,并且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相反,我们看到很多让孩子参加集中识字的培训班,尽管识字形式花样百出,吸引了孩子的参与兴趣,提高了识字量,但是因为没有引发阅读兴趣,这些活动并没有真正起到促进孩子学习能力提升的作用,反而这些单调的学习内容让孩子有了厌学情绪。

孩子学习优秀就应该得到奖励,起码要表扬,这几乎是一种共识,尤其是在周弘倡导“赏识教育”后,人人都想用周弘的“赏识”方法,表扬孩子,奖励孩子,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但是,无论是200年前养育出天才儿童的卡尔.威特,还是当今的尹建莉,都反对在学习方面奖励孩子,甚至不允许表扬孩子。

在学习方面奖励孩子,实际是否定了学习本身带来的快乐,把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转变成了外在动力,当这个“外在动力”不够吸引孩子的时候,孩子学习兴趣就会大减,而且,孩子也会某次因为某次考差了拿不到奖励,而迁怒于学习,造成厌学情绪。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很有研究,他从心理学角度对阅读和智力的关系做了阐述:“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及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就不善于思考。”由此可见,对孩子的早期阅读教育,不是一种时髦行为,也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种影响孩子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开发的必要活动。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评:一个妈妈把自己16年的育儿经验写成一本书,狂销700万册_第5张图片

 三、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是家庭教育的大问题

每一个孩子都会通过试错来认识这个世界,掌握这个社会的运行规则,从自然人成为一个社会人,但是,很多父母却害怕孩子犯错,孩子每次犯错都会遭到他们的严厉处罚,这些父母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自律,但往往事与愿违,这种教育方式带来的基本都是孩子更加懦弱或者更加暴躁。

尹建莉的女儿也经常犯错,比如初中住校时经常忘记带必需品,就会打电话回来让爸妈赶紧送过去,这时候尹建莉夫妇就会气鼓鼓的,因为女儿的学校离家很远,来回一趟半天的时间就没有了,但是尹建莉从来不会因为这种事情对孩子发火,而是向孩子说明这种事情给父母带来的不便,并给孩子支招:每次孩子上学前都提醒孩子,是否带齐了用品。这样几次下来,孩子自己想出来一个办法,建立了一个笔记本,把需要带的东西记在本子上,每次上学前就翻看一遍。

实际上,犯错的孩子受到严厉的惩罚,会抵消他们心中的自责,而且他们也会因为被罚而心生怨气,影响对事件的理性思考,反而不利于成长。这种情况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玩手机的孩子的表现:孩子是否因为父母的惩罚就不玩手机了呢?恐怕很多孩子会变本加厉。如果父母一味粗暴地惩罚孩子,结果只是孩子玩手机的方式更加隐蔽而已。

很多父母在严厉惩罚孩子后,会于心不忍,继而又向孩子道歉。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同样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有一次蒙台梭利因为孩子的无礼而生气地朝孩子大吼,孩子直接甩给她一句话:等一会儿你可别向我道歉。当时,蒙台梭利正在气头上,也回应孩子绝不道歉,但是最后,等双方都冷静下来,蒙台梭利还是向孩子道歉了。这其实是对待孩子犯错的一种教育方式:处理孩子的问题,一定要以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和促进孩子成长为原则,如果仅仅是惩罚孩子,逼迫孩子服从,不会给孩子带来成长,只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尹建莉的女儿在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作业很不认真,爸爸批评她,并将写了几行的作业撕掉,要求孩子重写,结果第二遍的作业写得更差,在爸爸又一次撕掉作业后,孩子坚决不写了。这时候尹建莉采取的措施是没收孩子的作业,既然不愿意写,那就不要写了。孩子因为担心第二天被老师批评,着急地抢作业,并答应好好书写,尹建莉才还给孩子作业本,从此,孩子的作业一直很好。

作业不认真当然不好,但是父母采取的措施不同,结果却完全不同,所以,当面对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冷静地处理,并以调整孩子的认知和纠正孩子的行为为目的,那么孩子的错误就可以成为成长的资源。

总体来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更像是有关一个孩子教育过程的散文集。作者尹建莉对案例的详细叙述,对情感的细腻描写,对教育理念和方法不着痕迹地融入,让读者不但具体地看到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如何一步步带来的良好的效果,而且感觉到帮助孩子成长美好和为人父母的快乐。

每个孩子来到世间的时候都是天使,他们天真可爱、聪慧机敏,但是,一旦他们走入学校和社会,就会出现巨大的差距:有的成为特别优秀的学生和人才,有的则逐渐平庸,甚至成为“熊孩子”,看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就会明白,这个巨大的差距,其实是父母之间的差距。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评:一个妈妈把自己16年的育儿经验写成一本书,狂销700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