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校长:高中生融入美国生活需闯三关

美国充满了不同背景形形色色的人,数据显示,每年有30多万中国孩子在美国学校读书,他们像二战时派往诺曼底的盟军伞兵,空降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语言,习惯,理念,这一切,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都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挑战。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在这里读高中,又会遇到怎样的难关?作为中国学生的家长,不免都有些担心,初来乍到的伞兵们,他们可以顺利登陆吗?


2015年中国留学生翟云瑶、杨雨涵和章鑫磊,因为在美国绑架和殴打同学,分别获刑13年、十年和六年。翟云瑶在判决前的忏悔信中写道:“父母把我送到美国,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过上自由的生活,这种自由让我一下子不适应。在中国我是个听话的孩子,到了美国我变得孤独迷失,但我不想告诉父母我真实的感受,不想让他们为我担心。我想是失控的情绪导致我伤害了他人。”自由,孤独,失控这几个词连起来,让我有些头皮发麻。留学并不意味着登陆了这块土地,未来就是一片坦途了。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改变和适应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更加顺利的融入这个新环境呢?


哈斯校长:高中生融入美国生活需闯三关_第1张图片

大到社会问题,小到细微的生活习惯,要做到真正融入美国社会,的确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一些已经融入美国社会的华人总结到,真正融入美国生活,通常需要经历三道关卡。

第一关:语言关

哈斯校长:高中生融入美国生活需闯三关_第2张图片

的确,初来乍到,首先面对的就是语言轰炸。想要度过这个语言关,很多留学生说他们有个小秘诀:想方设法主动与当地人沟通,这是学习语言最快的捷径。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学校活动当中去就是最好的与人沟通的机会。

这是中国学生培养兴趣的方式,也是和同学老师们交流的重要机会,这种机会是美国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课外活动板块。


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主客、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是在校生活的三大板块,尤其是后两者,是中国留学生融入的重要契机。


美国高中的课外活动一般包括艺术活动,学术社团以及运动,一般安排在下午3点至6点时段。美国高中生热衷于参加课外活动,美国教育部发布高报告显示:80%的高中生,至少参与一项课外活动。运动,尤其是团体竞技类运动,是最受学生喜爱的课外活动。美国大学生发展杂志刊文表示,相比于参与过多课外活动,学生深入参与少量课外活动,更有利于大学申请。和课外活动不同,社区服务没有固定时间,由各个学校自行安排。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报告显示,12%的高中生每学期平均参与社区服务的时间超过30小时,56%的高中生要求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社区服务领域大致分为社区居民活动类,教育类、宗教类、环境保护类、公益活动类。美国青少年健康研究中心报告显示,社区服务让学生更容易了解本地文化,融入其中。


学校老师表示,他们希望学生们能够处理多种多样的事情,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学校希望他们能有批判性思维,能有说服力的论证一个观点,并听取其他人的不同观点。对于从中国来的学生,他们刚到美国的前几个月,在课堂上都比较吃力,因为老师让他们就所读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美国学生就会积极发言,中国学生就不习惯这样。高中阶段的目标就是帮助孩子们真正的了解他们自己,所以学校通过各种方式来锻炼他们,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校想培养学术精英,学校也陶冶优秀的人格。平心静气的面对一切问题也是学校想要学生们达到的境界,学校很注重对于孩子们这方面的培养。中国学生想要适应在美国的环境,他们就要变得更积极,更有自信。


第二关:领导力

哈斯校长:高中生融入美国生活需闯三关_第3张图片

积极和自信或许是一种,通关秘诀,但比起这种方式,如何像美国孩子一样试图成为一个领导者,勇敢发言,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融入,这也是学生们要面对的第二道关卡。


领导力这个概念,美国人是非常看重的。美国人大多有这样的理念:优秀的人不仅自己可以非常成功,也可以改善周围人的生活,而这就是领导力的体现。中国有很多观念与领导力背道而驰,比如说,中国儒家思想强调的中庸之道;中国的民间谚语枪打出头鸟等。很多中国学生在这些传统思想的熏陶下,似乎对领导力并没有那么热衷。而这样的背景差异就最终导致了中国学生难以真正融入美国社会。


如何锻炼自己的领导力?展开说的话可以写上好几本书,但是精简到学生阶段可以做的就是:多与人沟通交流锻炼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提升人格魅力;敢于承担责任独自面对结果;而这些都是可以在学校中完成的。比如说在课上讨论时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分组活动中主动承担组长一职等等。要知道谁都不是天生的领导者,任何人的领导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一件件的小事积累而来的。


第三关:合作意识

哈斯校长:高中生融入美国生活需闯三关_第4张图片

在美国的基础教育中,除了强调领导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也是他们非常看重的,这也是中国留学生融入当地的第三道关卡。在美国人看来,中国学生普遍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只喜欢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而这个小圈子都是中国人。停留在自己舒适圈内是能给自己带来满足,但是同时也减少了与外界的接触从而失去了与他人合作的可能。学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高中阶段就开设了创业相关的课程,比如会给学生们设置课题,让他们选择一个喜欢的行业进行实际操作,从而达到对创业的基本认识。很多学生到最后都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是合作的重要性。团队的力量往往是大于个人的,单打独斗再厉害的老虎见到群狼也只有落跑的份。


高中阶段有一个创业的尝试,还是挺新鲜的,也会有很多收获。可如果职场上要想成为一个精英,怎样让自己拥有群众基础呢?或者说靠什么去征服那些美国同僚。很多已经融入美国社会多年的华人总结道,很多中国人都在思考应该怎样融入美国,但是当他们来到上层社会才发现,真正的美国精英讲究的是融合。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所有这些民族不仅是学习美国当地的文化,还要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附加到这个文化当中。爱尔兰人,意大利人,犹太人,黑人等等,都是把自己的好东西融合进去。中国人可以把一些东方最好的东西融合到美国,知道自己的文化带给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能从其他人的角度看事情,这样才能具备全球化的视野。


在美国,中国孩子是完全有机会能够做得好的,中国学生真的不是要刻意的去融入美国社会,刻意的去学习美国人,或者刻意的跟他们差不多,而是要有自己的特点,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才是对社会更有益的。


我是哈斯校长,在北京祝各位晚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哈斯校长:高中生融入美国生活需闯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