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瑰宝:文房四宝》:文人的工具

《中华瑰宝:文房四宝》:文人的工具_第1张图片

锻造笔锋,萃取浓墨,制作纸张,雕琢砚石,在《中华瑰宝:文房四宝》这部纪录片里,记者将带着我们去寻找文房四宝的缔造者以及去体验传统的制作过程。

中华历史书卷飘香,江山各代,文人骚客用笔墨纸砚挥洒篇章。而在这些文化经典背后,文房四宝的制作同样是传世工艺。如今中华大地上,制作笔墨纸砚的能工巧匠坚持传统技法,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将古老的文化传奇,延续至今。本片按照笔墨纸砚的顺序一一为我们介绍它们的制作过程。

《中华瑰宝:文房四宝》:文人的工具_第2张图片

首先则是毛笔,毛笔以浙江湖州出产的最为著名,所产的毛笔则称为湖笔,因其制作精良,品质优异而享誉海内外,又成为毛笔的代名词,其纯由手工制作,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一支湖笔从原料进口到出厂,一般需要经过择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十二道大工序,从中又可细分为一百二十多道小工序。在众多工序中,以择料、水盆、结头、择笔四道工序要求最高,最为讲究,尤其是水盆和择笔。主要工序由技工专司,选料精细,制作精工,尤其讲究锋颖。制作工匠秉承"精、纯、美"的准则,生产出"尖、齐、圆、健"四德齐备的成品湖笔。湖笔具备尖、齐、圆、健的特点,称为湖笔的“四德”,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尖则是指笔锋尖如锥状;齐是笔锋撮平后,齐如刀切;圆指笔头圆浑饱满;健则笔锋挺立,富有弹性

《中华瑰宝:文房四宝》:文人的工具_第3张图片

第二个则是徽墨。在杨万里的诗句《春兴》中是这样描写墨的:“墨滴无声入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在安徽产的墨是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主要供传统书法、绘画使用的特种颜料。经点烟、和料、压磨、晾干、挫边、描金、装盒等工序精制而成,成品具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舔笔不胶、经久不褪、馨香浓郁、防蛀等特点。

徽墨的特点是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书于纸上、一点如漆、万载存真。徽墨特征鲜明、技艺独特、流派品种繁多、科技内涵丰富,在中国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原料不足和工匠后继乏人,徽墨生产前景堪忧,相关的制作技艺也有失传的危险,急需保护与抢救。

《中华瑰宝:文房四宝》:文人的工具_第4张图片

第三则是贵州所产的纸,这里没有说宣纸,而是去贵州讲述一种用构树皮及仙人掌制作的一种纸张,俗称白皮纸,在制作人的手中则珍藏有一百多年前做制作的纸张,所谓“纸寿千年”。首先是白皮纸从原料加工到成纸张需要七十多道工序手工完成,其生产技艺仅凭师傅的言传身教世代相传,一般要3—10年才能熟练掌握。其次是原料加工采用日晒、雨淋、露练等方法,全凭手工制作,天然自成,没有添加工业原料。但是同样因为制作手艺繁杂,工序多样,现在的传承人已经年过半百,后继无人的现状。

《中华瑰宝:文房四宝》:文人的工具_第5张图片

最后的就是砚台,这里讲述则是产于肇庆的端砚。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端砚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主要有采石、维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文房四宝的发展状况及其传承人的情况,但是由于时间问题,不可能一一讲述个个的特色,只能讲四个篇幅压缩在快一小时的片子里,不免有些狭隘,不能深刻体现出各自的特色以及现状,尤其记者体现环节尤为多余。倘若能分为四个章节来介绍,则为最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华瑰宝:文房四宝》:文人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