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只怕自己一直相信的,会反手给自己一巴掌

好久没有写自己的研究生生涯的科研感悟了。前几日看到一篇10W+的文章,题目大致是《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这一类的,讲的是第一批90后,为了工作,房贷,子女等生活,出现大范围的失眠、焦虑、压力大等情绪。秃头谢顶,在从事科研工作的90后中尤甚。

心生感悟,遂写篇文章,以示情怀。


可能是下半年秋冬换季的原因吧,周围的草木凋零,原来少的可怜的头发,也要应力西北的景致,随风飘零而去。

每当看到熟人,他们都会来一句,“小一这是读博了呀,头发可是越来越少了。”

从小自己的发际线高,额头大,乡里人都说额头大的人聪明,我常常也会自鸣得意,自己的大额头似乎向外人炫耀着自己的聪明。可是聪不聪明只有自己知道,外人是看不出来的。

中午刚刚洗完发。洗发时,根本不敢用手去抓,只是默默在池中泡着,抹上洗发露,温水冲净,仅此而已。看着湿漉漉的零星头发塌在头顶上,头皮并没有被完全遮住,依稀可见。池中那一缕一缕的短发在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前生今世,可是哪有什么前生今世?明明生长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就阵亡了。

自己也在乎过,也尝试用过防脱洗发露,架不住头顶上几缕头发它们誓死的决心,研究生这三年来,日益渐少,自己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宿舍洗发出来,看见沿路的学生,特地留意了他们的头发,极少会出现茂密,不管男生女生,清一色的稀少可怜。男生还好,短发容易过滤;经常看到女生稀少的头发,就那么一缕,扎起来太过显单薄,披着又显帘幕般,就那么一层。每每头发油腻都不敢去洗,每洗一次,就掉几十数百根,实在不忍。

突然看见一男士陷入眼前。头顶已经秃了,脑袋周边的头发也是零零星星,完全没有年轻小伙子的样子。我加快步伐,去赶上他的脚步,走进才发现,他那远看秃顶的脑袋中间,还有几根头发坚强的生长着,没错,就是几根头发。这应该是博士师兄吧,我心里想着。

15年入学的时候,办公室当时也有一个博士师兄,也是谢顶了的。看着他那地中海式的发型,顿生心疼,想着幸亏自己还有乌黑的头发,虽然又细又软又少,好歹没有秃顶。

没想到真的是风水轮流转,两年多的时间,自己的头发也开始慢慢像那位师兄看齐,毅然离我而去。

师门的博士师兄也是头发少的可怜,几簇头发堆砌在头顶,仿佛风一吹,就会脱落似的。中亚考古研究了6年,头发一天天减少。不过好歹熬到了去年毕业,赶紧把婚结了,要是再过几年,估计就是光头办婚礼了。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没日没夜的做实验、写论文,熬夜通宵做实验也是常见的光景。数据时长出错,实验你得从新再来一遍,成千上万的数据,往往实验一开始做,少则半个月,多则三五月的时间都耗在这上面了。好不容易实验数据出来了,作图一分析,与前人研究的不一样,你得找原因,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光着一个原因就够你喝一壶的,何况还有许多细微的数据都不能解释清楚,等到你胡乱找个理由解释清楚了,写论文就够折腾两三个月;万一与前人研究的结果一致,审稿一看,科研没有创新性和亮点,没有自己的突破性,退稿都是家常便饭。

往往一篇文章从做实验到见刊,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都见不了刊。这期间熬的是科研工作者的心智,熬不过去的,肄业退学都是常见现象;运气不好的,延期一年半载毕业也是无可厚非;圈中一句话叫做“能正常毕业,就是上天莫大的恩赐”。

我们没日没夜的做着实验,写着论文,就是为了能够正常毕业。多么卑微的愿望呀,可这愿望的确是来之不易。于是,我们忘记了世间还有风花雪月,还有柴米油盐,我们的世界里只有样品、数据、图谱…它们比我们的亲人还亲。我们用茂密的头发、用清澈的目光换论文见刊,最后的我们变得越来越木讷,头发越来越稀少。可论文能否见刊,还是未知数。

可又能怎么样呢?既然走上这一条路,别无它法。

熬呗。


大四的时候,想着研究生的牛逼岁月,体验之后才觉得不过如此。

我一直相信,研究生会给我的人生带来助燃,有着催化剂的效用。怕只怕自己一直相信的,会反手给自己一巴掌,到最后,头发消失,双眼呆滞,却泯然众人。

研究生生涯使我产生蜕变,没有过多的好高骛远,我现在也不奢望一鸣惊人,正常毕业就是莫大的喜悦。

关于学术,关于精英,于我无关。

你可能感兴趣的:(怕只怕自己一直相信的,会反手给自己一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