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经学史十问》有感

前一段时间,看作者“心技一体”老师介绍了《中国经学史十问》一书,很感兴趣,于是托朋友在网上找了一本。此书已是绝版,05年的版本,当时定价16元,网站居然要200多,我是有点犹豫,朋友见我喜欢,就果断给拿下了。

这本书确实值得收藏,作者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朱维铮教授,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专著。该书从论述中国文化与经学的关系入手,阐述了经学从汉代的独尊儒术到近代废除读经整个发展演变和没落消亡的历程,揭示出经学从来不是一以贯之的,而是在随各朝代统治者政治需要不断变化,由“道”转成“术”的实质。作者讲的不是经本身,而是经学史,以及经学的发展规律。

因为该书的学术性特点,文字表达严谨,句子都很长,看起来有些费力,只能慢慢读;其内容非常丰富,时间跨越整个中世纪,涉及经学各学派思想、代表人物及其著作,看完收获不小,自己以前很多迷糊的认识,也得到了一些澄清。也正是这些原因,全面理解消化全书内容,还需要重读。

朱维铮教授是经学史学家周予同先生的学生,书中也介绍了周予同先生研究经史学的经历,从中可看到大家的治学的精神和做人的境界。周予同是反对当代人读经的,他是为了批判而研究。自己看这本书,初衷其实是对于以后看古书有个指引。我对传统文化一直比较偏爱,虽然说经学是被政治利用的工具,但是这个工具、这个“术”里,也藏着大道,而儒家的积极入世,也是自己一直认可和喜欢的方向。

书中涉及人物实在太多,读的过程中感想也一大堆,这里就简单提一点:孟子,在经学史上被指责是引道入儒,而王阳明心学,更经常被指责引佛入儒,他们都是假“孔子”。我觉得,不论真假,无论是不是孔子,只要对自己有益的,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好学问,就值得去读。我赞同一个观点,从修身角度和修身方法看,儒释道各家看似千差万别,但有些东西是相通的,甚至“本无轩辕,原是一家”。

这本书,对经学史没有太多热情的朋友,不推荐去读,我倒建议找本自己感兴趣的经典,静心好好多看几遍,所谓“法无优劣,契机者妙”,只有适合自己的,细读多读,“习之久久,其妙自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中国经学史十问》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