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犹太人是如何论述饮酒的
薛圣东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刊载
自从人类发明了酒这种奇妙的饮品之后(据《圣经》记载,诺亚发现了葡萄酒的制作方法),人类的生活被赋予了更多欢乐的成分。每一个民族都对如何饮酒有着不同的风俗和规矩,所谓酒文化是也。以我们中国为例,酒更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喜爱之物,无酒不成礼仪,无酒不成宴席,红白大事,都离不开酒席,节庆假日纪念日亲友团聚日更是不能没有酒。无数的文学作品中,对酒进行赞美,无数的诗歌,借酒而抒怀。
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词《将进酒》,更是为世人所传诵,“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宋代著名词人范仲淹一首《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令人回肠荡气,满腹惆怅。
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一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更是振奋人心,令人壮怀激烈。
文人吟诗作词更多是以酒为媒介,借酒浇愁多于悠然自得的喜悦,更多的是借酒抒发文人内心怀才不孕式的苦逼心态,所以,吕洞宾祖师曾留下:“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的警句以告诫后人。
从古至今,规劝人饮酒有度、适量饮酒的名言警句,可以说是不胜枚举,然而,现实生活中,饮酒的人又常常把握不住分寸,时常是得意忘形,饮酒过量,失去了理智的把控,伤身误事,甚至有的人因为饮酒惹来杀身之祸。
关于酒的功效,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孟英在其《随息居饮食谱》中这样说道:“酒,其性热也。甘苦辛酸,皆不是,其味异也。合欢成礼,祭祀宴宾,皆所必需。壮胆辟寒,和血养气,老人所宜。行药势,剂诸肴,杀鸟兽,鳞介诸腥。陈久者良。”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酒性及功用作了详细的论述:“苦、甘、辛、大热、有毒”。能“行药势,通血脉,润皮肤,散湿气,除风下气”。“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若夫沉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殒躯命,其害可胜言矣!”“过饮不节,杀人顷刻……善摄生者宜戒之。
综上所述,酒,善用则有益,过用或饮之不当则戕生害命,这是被实践检验并验证过的,所以,健康地饮酒;适量地饮酒;节制地饮酒;文明地饮酒,就成了人类追求的共识。
众所周知,有着悠久历史文明和信仰传统以及对世界文明作出杰出贡献的犹太民族,尤其是近代以来成了一个备受世人关注的一个极具特色的民族,犹太民族的特殊之处,就在于犹太民族所具有的强烈的敬畏造物主的信仰,以及他们追求智慧,热爱和平的特点。在犹太人,人手一册,从小读到老的经典——《塔木德》,这本巨著中就有教诲犹太人如何善用美酒,这些关于如何饮酒的论述,透着犹太人人独特的人生哲学和智慧。
在《塔木德》中,以色列的祖先们这样讲到:
“适量饮酒有很多好处,它可以使身体保持健康,还能医治多种疾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何为适量,他们只图一醉少量饮酒有益,然而,必得食消后才饮。儿童不宜近酒,因为酒会使他们既伤身、又伤神。人年纪越大,酒对他越有益,老人最需要酒。”
“诺亚去种葡萄时,撒且出现在他面前。“你要种什么?”撒旦问。“葡萄。”诺亚答道。“葡萄像什么样子?”撒旦问。“它的果子无论干鲜总是甘甜的,用它酿的酒可以使人开心。”诺亚回答。撒旦提议:“我们一起来种葡萄吧。”
很好!”诺亚说。撒旦干了些什么呢?他牵来了一头大绵羊和一只羊羔,在葡萄藤下,把它们宰杀了。他又先后牵来了一头狮子、一头猪和一只猴子,也把它们一个个杀了,让它们的血滴到葡萄园里,浸入了土壤。撒旦以此暗示,一个人在喝酒之前,就像绵羊一样朴实,像羊羔一样温顺。当他饮酒适量,就会像狮子一样强壮,他会认为世上谁也不如他强。当他饮酒过量,就会变得像一头猪,在污泥中打滚。当他完全喝醉时,就变成了一只猴子,手舞足蹈,口吐污言秽语,却不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
《塔木德》还记载道:“理智走了,美酒来了,秘密走了。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一杯酒正好,两杯使之堕落,三杯使之举止伤风败俗,四杯使之自尊丧尽、廉耻无存。”
看看犹太人关于饮酒的学问,我们会更明白一个道理:人类的智慧是相通的,天主造了天地万物和人类,并把世间的一切赏赐给人类,作为被造物的人类,我们该当怀着感恩的心,善用天主赏赐的恩典。譬如我们饮酒,酒再好,也要适量,而不可过分过量,看看犹太人经典《塔木德》中关于饮酒的论述,或许会让我们有所思考,有所警醒,再饮酒时,一定做到悠着点!
全文18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