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谢林的原则——矛盾对立法则

【提要】受斯宾诺沙实体论的影响,对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有很好的把握。宣称矛盾是运动的源泉,对立统一是普遍的世界规律,是自然哲学的第一原则,批判了机械因果法则和纯粹的目的论。由于坚持认为绝对同一是同一体的绝无差异性,走向了神秘主义,认为这个绝无差异的同一就是上帝。

【关键词】绝对同一、矛盾对立、实在性根据

弗里德里希-威廉-谢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SCHELLING,1775—1854)生于德国的LEONBERG。

费希特的追随者谢林吸收了斯宾诺沙的实体论,并且以斯宾诺沙的实体论原则来思考知识的原理,以实体论的原则指出了费希特的缺陷和黑格尔的问题所在。

受斯宾诺沙实体论的影响,谢林认识到费希特的先验哲学理论只研究了人的认识,而疏忽了客观存在的大自然。谢林以实体论的原则认为对自然的哲学研究的重点是整个自然的构成活动的原则,而并不是对于具体事物的研究。这就涉及到对自然的普遍规律和万物的共同的本体的研究。他以实体论的原则宣称矛盾是运动的源泉、运动的最终根据,对立统一是普遍的世界规律,是自然哲学的第一原则:“对立在每一时刻都重新产生,又在每一时刻被消除。对立在每一时刻这样一再产生又一再被消除,必定是一切运动的最终根据”。①这样的矛盾对立运动原则的提出更进一步批判了机械因果法则和纯粹的目的论。

在先验认识方面,谢林沿袭了费希特的理论,没有跨出自我意识,依然在人的头脑(表象)中寻找知识的原理,“先验哲学并不过问在我们的知识之外可能会有我们知识的什么最终根据,而是只问在我们知识自身之内我们不能超越的最终东西是什么?他在知识之内寻找知识的原理”。②

先验哲学把对认识的研究分成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以理论哲学考察意识中的知识,以实践哲学考察知识的客观实在性,但这样做的结果却是无法在认识论上将二者统一起来。理论哲学局限于自我意识,无法说明知识和实践活动所涉及的客观事物是怎样的关系;在实践哲学上没有深入分析认识的行为,无法说明实践和意识中的表象是怎样的作用关系。所以只能说成是通过直观地把握的艺术来说明现实世界和观念世界之间的和谐的运动。他说艺术是“哲学的唯一真实的而又永恒的工具和证书,这个证书总是不断重新确证哲学无法从外部表示的东西,即行动和创造中的无意识的事物及其与有意识的事物的原始的同一性”。③

我认为其实从康德开始,先验哲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弄清楚认识行为是怎样的过程,而是为了说明独立于经验的普遍知识的存在性,要论证人是有认识能力的,在认识上,人不是被动的,而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是主动的、自主的。费希特是以自我意识中的自我和非我的对立运动更合理地说明了人在认识上的自主性、主观能动性,但其着眼点放在了人的自我意识上而不是人的认识行为上,目的是要从自我意识出发为意识中的知识寻求先验性的根据而不是说明知识的产生过程。

谢林认识到哲学并不是先验哲学和自然哲学的简单相加而应该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不过,谢林认为二者的统一是以一个绝对的同一为基础。他的这个绝对的同一指的是绝无差异的同一体,否认这个同一体有任何差异。我认为,这就是谢林的问题所在。谢林既然认识到矛盾对立统一是自然的第一原则,那么怎么会又认为有个绝无差异的同一体呢?这说明他对实体的理解有问题。如果认为绝对同一是绝无差异的,那么这个绝对同一体的运动到底是其自己内部产生的,还是来自外力?根据本体论,如果来自外力,那么就不是本体。如果来自其自身,可是,没有矛盾对立,怎么会产生运动呢?谢林在这一点上有明显的莫名其妙的糊涂。

不过,谢林以实体论的原则指出了费希特和黑格尔理论的缺陷,即为知识提供实在性根据的自我意识本身的实在性根据是什么?黑格尔的理论依然只在思想中,其知识体系依然没有客观实在性的根本根据。

———————————————————————————————————————

①[德]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14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2)[德]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20页。

(3)同上书,276页。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八章 谢林的原则——矛盾对立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