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去了这儿,能做出微信这样的产品

一直听说北京西郊凤凰岭上的龙泉寺是个“神奇”的地方。

神奇之一在于寺里据说有相当多北大清华的博士,在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决心剃度出家。

神奇之二据说微信创始人张晓龙在龙泉寺参观时,随意和扫地僧聊了两句,意外发现对方是IT博士,并且聊的内容相当有深度。受到启发的张晓龙回到腾讯后,就做出了微信产品原型。

抱着一丝对寺庙神秘的期待,11月初我报名了龙泉寺“心义工”活动,在山上待了两天两夜。近距离了解这座”神秘“的寺院。

据说去了这儿,能做出微信这样的产品_第1张图片
龙泉寺正门口

早晚课


龙泉寺每天都有早晚课,早课是早上四点半到六点半,晚课是晚上四点到五点半。

早晚课时,每个人面前的桌上都有一本小册子,册子里有许多的经文,诸如《波若波罗蜜多心经》等。

每天有师兄带着大家一起诵读里头的经文。一个多小时的诵经对于我来说是巨大体力的挑战,早上空腹站一个多小时会头晕,而晚上出坡回来浑身酸痛,站着就特别累。

但师兄们每天坚持都参加早晚课,并且跟着一起念诵,大家念诵的速度非常快,常常我眼睛扫过文字的速度跟不上他们念诵的速度。

有天和一个师兄聊起,问到为什么每天要有早晚课,师兄说她也不是很清楚,但每天听着诵经觉得很舒服。我想这和有些人抄经或许是一样的状态,能够让心静下来吧。

出坡


出坡是龙泉寺的“黑话”,其实就是去干活的意思。

龙泉寺边上有一座“大地心农场”,一年四季种着不同的蔬菜和水果。

据说我们去的前一周,义工们的工作是摘栗子,再往前几周有挖萝卜等工作。这里的蔬菜都是真正的有机种植,不打任何农药,化肥都是自己制作。

我们第一天的出坡任务是搬柴火——所谓的柴火就是树枝。山上的树枝已经被人砍下垒在了一起,我们要做的是把树枝从山上搬到大地心农场门口。

义工10来个人左右,每个人来来回回跑了十来次,不一会儿门口的树枝就堆高了起来。

据说晚点会有卡车来农场门口装树枝,然后运到寺里去做饭。

师兄说寺里做的饭都是用柴火烧的,所以特别香。尤其是中秋的月饼,格外好吃。

我咽了下口水,默默决定明年中秋要来品尝一下。

龙泉寺大雄宝殿前的银杏树

用斋


以前也在其他寺庙用过餐,但龙泉寺的用餐体验还是很不一样,并且用餐过程也让我学到很多。

首先这里是统一用餐,大家进去坐好之后,到时间一起用餐。如果错过这一场的人只能在门口等待第二场。

进门后会有工作人员拿着“止语”的牌子来回走动,提醒大家不要说话。所以坐下后大家都安静地等待,屋子里只有椅子发出的声音。我看到有不少师兄拿着佛珠在默默诵经。

用餐前广播里会告诉大家如何用手势和放饭的师兄沟通,让他们知道你需要多少食物。例如拇指掐着小指第一骨节,就是只要一点点的意思。

开始之前会有师兄带着大家一起诵读《供养偈》,诵读完之后就开始发放餐食。

用餐的时候广播里会提示大家注意自己的念头:碰到喜欢的想多吃,不喜欢的少吃,就是贪。要观想食物从种植、采摘、运输到制作过程中,承载了多少人的付出,不能有一丝浪费。

早饭有八宝粥、馒头、蔬菜,还有腌姜片,中午晚上是馒头、汤和蔬菜。都是最简单的食材,但是的确都相当好吃,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柴火烧的关系,还是因为心生感激,知道这一切的来之不易。

那几天吃饭我都吃的特别干净:粥喝完在碗壁挂了一些汤水,我会用馒头将它刮干净,再把馒头吃掉。有一天醋倒多了,如果是以前一定留着不要了,但那天我要了一些开水冲淡后全都喝了下去。

据说师傅们吃饭的时候会记得自己吃了几口,甚至咀嚼了几下。我试了一下,常常数到第三口就开始“起念”胡思乱想了起来。

据说去了这儿,能做出微信这样的产品_第2张图片
午斋,馒头和梨汤,相当好喝

两天的义工活动很快就结束了,虽然时间短暂但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寺庙里修行就像给自己的人生按上了暂停键,停下来,歇一歇,想一想,再继续往前走。

龙泉寺像是一座寺庙里的大学,为弘扬佛法而存在,张开宽容的怀抱,迎接五湖四海的人士。他不多说,他只言传身教,在一草一木的细节里,改变着你的念头和行为。

在尘世的我们面临着太多诱惑,每天起很多念头。我们很少停下,看一看自己的念头,不为它心浮气躁,不被它牵着鼻子走。

我们也对太多东西习以为常:手里温暖的食物、父母唠叨的家常、朋友们的语重心长。

多一份感恩,多一份对自己念头的观想,有机会我会再去龙泉寺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据说去了这儿,能做出微信这样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