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读者与24个比利

文/舒念

24个比利的诞生

普通人对于多重人格的认识,大多源于影视作品,《禁闭岛》、《穆赫兰道》、《致命ID》等等,都是表现多重人格的经典之作,而《24个比利》却是依据真实人物创作的类传记小说,美国俄亥俄州历史上首个因为精神分裂症得以无罪释放的罪犯,在其漫长的医治过程中,先后被发现了24个人格的存在。

这样的真实案件,足以成为这本书最好的宣传,无论出于猎奇亦或是了解这个世界的研究角度,《24个比利》都是不得不认真阅读的作品。比利犯下了多起抢劫案、三起强奸案,但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认为,即使比利因为精神分裂症无罪释放,但他所经历的一切远比一个罪犯应当受到的惩罚要残忍得多。

如同大多数影视作品中所表现的精神病患者一般,比利的人格分裂症状也缘于幼年时期所遭受到的虐待,不够关心的母亲与施暴的继父,离家参军的兄长,来自学校的压力,家庭与社会都没有给予比利应有的保护,14岁的时候,比利在学校的天台踏出那绝望的一步的时候,其他的人格出现了,并占据比利的身体。

分裂的是人格还是人?

真正的人格分裂与假装的人格分裂的区别在于,所有分裂出的人格的行为基础都在于保护原本的人格,也就是保护自己。因为比利的自杀意志,其他的人格不得不决定封闭原本的比利,由具有理性分析能力的亚瑟和具有自保能力的里根承担保护比利,以及其它人格的任务,并且在已经存在众多人格中决定谁能够存在,谁又应当消亡。那些所谓不受欢迎的人格,都是可能险比利于险境的人格。

24个人格的比利就这样摸索着生活下去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但他们一致同意对外使用比利的名字,以免造成误解或怀疑,但每个人格在说到自己的时候,都是真的将自己当做一个独立的人去诉说,而并非仅仅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人格,好像是一种性格可以想办法改变那样,每个人并非是比利的某一面,而是一个全新的人。

在比利的治疗过程中,多重人格试图完成一种融合,无论是不同认知之间的认同或是否定,最终都不算成功,每个人格都带着自己技能与性格,以微妙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的存在。

我们知道,没有痛苦的世界就是一个没有情感的世界⋯⋯然而,只有在那里,我们才不再悲伤。

多重人格:潜能的重新激活?

《24个比利》这本书,展示了许多关于多重人格的奇异之处,不仅是多个人格的存在,还有他们之间如何沟通,他们的意识是否是完全独立,亦或是存在内部的交流。令人惊讶的是,电影中那些自言自语的片段在这里找到了真实的映照,在人格转化中的比利是可以自己与自己对话的。但在分裂的人格中,存在着一个ISH,即内部自我救助者,这个人格不仅认识每一个人格,同时也努力帮助每一个人格。这便是老师的存在。

老师传授一切,每一个人格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并且是完全不相干的领域,在语言、音乐、绘画或是其它技能上各有所长,并非是拥有了多重人格就拥有了超能力,每个人格所具备的本领也是通过真实的学习所获得的,但多重人格的存在似乎真的激发了人脑的潜能,比利不仅能掌握多种绘画的风格,多种语言口音,多种乐器,甚至能够学会激发身体的潜能,成为强壮的拳击手。

与此同时,人格的转换还会带来身体机能的转换,肖恩天生耳聋,经常出现接受责骂,而里根身体强壮,却是色盲,时常会穿颜色不同的袜子,这些人格特点的存在似乎没有规律,也没有理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多重人格打破了我们对人类存在一般认识,大脑与意识是否是可以分裂存在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探究出了关于人格分裂的理论,是否会直接改变人类存在的形式与意义——人的生命不再是一生,而可以通过科技真正的改变人类的存在。

但当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关于精神病人犯罪的法案也需要重新的颠覆,主体人格是否不为其他人格的行为负责,无法控制的行为就需要被原谅?犯罪的定义究竟是主观的行为还是客观的结果?比利作为一个多重人格的强奸犯,是否真的比一个普通的强奸犯遭受了更加不公平的待遇?这些都是我们在阅读关于多重人格的故事时需要想到的,比利的一生充满艰辛,但多重人格的出现是否将其定义为"更加悲惨的角色"呢?读完《24个比利》,大概能给我们更多关于生命的思考。


1个读者与24个比利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1个读者与24个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