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女性婚姻法律地位:原应叹息(元迎探惜)!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部《红楼梦》,短短三十年人生,写的基本都是家事——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社会生活史,但其中的重要人物——贾家四位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作为当时官宦家族出身女子的典型代表,却留给后人以对比角色命运的独立视角去研究和探知旧时代女性的婚姻法律地位。

一、 择偶观

元春:皇妃(上层路线)

元春作为贾家与王家联姻嫡出的长女,父母为其选好的人生道路就是参选秀女,培养的目标是皇妃,这一择偶观是被动的,是贵族女子的责任,为维系家族荣耀做出的个人牺牲,元春一回家就和父母家人哭诉“当初既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可见对命运选择的无奈。然则,在“未嫁从父,出嫁从夫”等礼法制度约束下,元春入宫为妃,实属必然。

迎春:官宦之家(维持地位)有网友评论迎春的出嫁,实为抵卖,也可以理解,迎春的父亲贾赫在胖揍儿子贾琏时就能看得出他的物欲熏心和不顾亲情,此人名义上是世袭了荣国公的爵位,实际上缺却为财(古扇)打了贾琏,为色(鸳鸯)气了贾母,能做出卖女求荣的事情,也就再合理不过,迎春本应全力对抗自己的命运,但以她懦小姐的性格,在抄检大观园时的消极应对表现得淋漓尽致,连保姆变卖自己的首饰都无法弹压,更别说违背这个国公父亲的意愿了。

探春:远嫁(挽救家族命运)

因为后续四十回才交代了探春的远嫁对象,是边疆文官家族,与前八十回中暗喻的“王妃”“风筝”等略有出入,但含义昭然若揭,在那个时代,就连最有主见最有女性独立意识的“三丫头”也不能主宰个人命运,必须为了家族荣誉牺牲自己,去维系岌岌可危的贵族地位。

惜春:出家

如果说元春、迎春、探春对应着对婚姻制度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理解、顺从和反抗三种态度,惜春的态度就是消极应对,从小就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并且坚定地走下去,“勘破三春景不长”,作为第四“春”,她自知亦无法对抗父权,但对婚姻生活的担忧也已经看破,独卧青灯古佛的生活是她对自由的向往,也是作者所指的当时女性独立实现的唯一路径。

二、 婚前教育

元春:长女(教育优势得天独厚,参考贾珠,有教辅弟妹职责)

元春既是长女又是才女,受教于贾政,后参选秀女,作为贾家骄傲,她才选凤藻宫,是宫中女官,不是以貌侍人的俗艳妃嫔,书中与元妃省亲的场景,从事前准备到事后总结,都是文人挥毫泼墨才情横溢的情节,这个人也代表了贾府初期对教育的重视,因为培养模式是“一对一”:元春带宝玉,后期出嫁就管不了了。也预示着这样的精英教育难以为继。

迎春:《太上感应篇》(心灵鸡汤)

二小姐不善诗书,和父亲贾赫的教育有关,也和贾府最尊贵的家长:史太君对女子读书的态度有关:识几个字罢了,最重要的学规矩,看迎春的书单就知道,她试图用心灵鸡汤来麻醉自己,不能对抗的命运也好,难以约束的仆从也好,只要我继续看着《太上感应》,这些困难统统不存在的。

探春:有女性独立意识却无法对抗家庭和整个环境,不得不为了家族利益远嫁。

三姑娘的形象和刺玫瑰一样,对抗险恶生存环境的同时,还可以美丽绽放,在贾家三个未嫁女钟她最爱读书,是继元春后第二位有才能组织起写诗作赋场景的重要角色,这固然和父亲贾政的教育分不开,也和其本人禀赋息息相关,她可以在凤姐抱病时管家,也善于处理紧急情况(鸳鸯事件),作为极富生命力的角色,她也无法对抗家族颓势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也不得不说是作者对旧时代女性命运的悲观态度使然。

探春常说我要是男人我早走了,也预示着她远离了大家族的禁锢,这一结果也是大家族替她选择的,远嫁,是那个时代女子悲惨命运一种,失去娘家依附,独自面对陌生环境,相信远见卓识的三姑娘应付的很好,续书里不是后来又回京探亲了吗。

惜春:对婚姻态度漠然,明确表示出家,不愿嫁人

惜春读佛经,态度是超然于世的,那个年代的婚姻对她没有任何吸引力,兄长和嫂嫂的态度也无法撼动她的出家意愿,她对抗了旧时代,代价却是一生孤苦。

三、 夫妻矛盾

元春:身份所限下只能顺从

因为是皇妃,只能服从皇上,宫中斗争环境险恶,元春的人生并不像看上去那么轻松。

迎春:家暴受害者,以生命为代价开启红楼悲剧奏鸣曲

探春:有能力有见解,相信能在夹缝中求得生存

惜春:从开始就是回避矛盾的态度

四、子女婚姻对家庭命运的影响

元春:相信是宫斗剧主角,过程中与家族命运一样起伏跌宕,没有子嗣,一门荣耀随她的故去而倒塌。

迎春:父亲与孙家本来就不睦,个人命运随着家族地位一同骤降

惜春:避世,在佛法中寻求救赎,随着她的离开,预示着贾府众人在俗世的流落飘散。

你可能感兴趣的:(旧时女性婚姻法律地位:原应叹息(元迎探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