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人山人海的球迷那份挥舞的热情与痴迷,真有些遗憾,我不是个球迷。
看球的经历,能记起来的有三次,大概也只有这三次。
第一次是上大学的时候。
大四,带了一份家教,是个高二的男孩儿,朝气满满、阳光向上的那种。
那次我准时到达,他正在客厅看球,被妈妈催了又催,才恋恋不舍地从沙发上蹭起来。这样勉强学也是没有效果的,干脆,我说:“没关系,我们一起看,看完再上课。”孩子的眼睛瞬间明亮起来,大概在那一刻,他才真正悦纳眼前这个小老师,而我后来一直为学生所喜爱的亲和力,也一定是在那一刻被点燃的。
我不记得当时看得是怎样的一场球了,甚至最后结果是输是赢都忘记了。倒是清晰记得那家偌大的客厅,还有大茶几上那么多好吃的零食(当然当然我是不好意思吃的)。
后来,我也有了宽敞的客厅,也摆上一个大大的木制茶几,也堆满好多好多好吃的零食,却唯独还是不爱看足球。
对一切体育运动都不感冒的我,嫁给了一个除了体育运动、对一切都不感冒的人,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互补吧。
第二次看球的经历,就是在结婚后不久,应该是看欧洲杯。
因为要上夜班,而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他最喜欢的葡萄牙那场比赛又是在晚上,因此无论如何都要错过直播了。
当时正是暑假,我胆子小,晚上一个人基本上也是睡不安稳,于是干脆守在电视机前,随时跟他汇报战况。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知道了什么叫“帽子戏法”,什么是“乌龙球”,也见识了紧张激烈的点球大战。虽然依旧不是球迷,但至少可以脱离“球盲”的队伍了。
第三次看球,就是昨天,让千万球迷难以入眠的这一场对韩大战。
其实家里的电视好久都不开了,因为儿子视力下降,家里只允许读书,电视成了违禁物品。
可昨天中午回来,爷俩就闹着晚上看球赛,我一下急了:“学还上不上了,眼睛还要不要了?反了你俩了,还!”
“妈,中国对韩国,你不看,就是不爱国!”儿子义正词严。
一提韩国我就生气,萨德事件群情激愤,我不懂政治,可韩国发那些言论什么“中国人最自私自利,打个折他们就又来买了”,什么“中国人最没骨气了,一阵风就过去了”,赚了我们的钱,还骂我们没素质,看了我都想骂人,可又不知道去骂谁,从何骂起。
早就憋了这一肚子气,听儿子这么一说,我立马表态:“看,必须看,妈跟你们一块儿看!”
忙活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上半场已经踢完了,场上比分1:0,我们先进一球,而且进球的大宝也姓“于”,我这个美啊,高呼:苍天啊,大地啊,天使大宝给我们出了这口气啊。
孩儿爹在那跟他发小微信评球,却似乎都绷着一口气,不敢放松。他跟我说起“黑色三分钟”、“黑色九分钟”,我们曾在最后三分钟让对方连进两球,也曾在九分钟之内被对方三次破门。所以,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于是,我敛起笑容,坐下来看绿色的球场上身着红色白色球衣的球员们跑来跑去,看我们的守门员头型真酷,又总能在关键时刻把球扑出来,就觉得他老帅了。
儿子一边洗着澡一边还不时喊“几比几了”,说实话,我真看不懂,只能看比分,可足球比分也许一场都不变,我就只能从丈夫或“啊”或“呀”的惊呼感叹中感受战局的变化。
终于一声哨响,胜局锁定。丈夫从沙发上跳起来,一声“终于把韩国棒子打折了”,似乎已等了太久太久。
“我看了三十多年球,我们从来都没有在重大赛事中胜过韩国,从来没有,今天终于打破了“恐韩症”这个符咒,太解气了……”压抑太久的期待释放成泪水,冲刷着他痴迷的脸颊。
接下来的现场采访中,大宝哭了,郑智哭了,现场球迷哭了……我这个足球的门外汉,也是热泪盈眶。
我不懂足球,可如果它能把亿万国人的心牵动一起,泪融汇一处,它一定是很了不起。
我也不知道里皮是何方神圣,可如果他能把国足带起来,花多少钱,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