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是一种稀缺品

"倾听对方说话是一种最忠诚的尊重。" ----- 布来恩·麦吉尔

一位神学教授对他的学生们说: “Wherever you are, be there. (不论你在何处,就要在那里。)”学生们面面相觑,脸上带着茫然的笑,不知教授说什么意思。教授说:“光光人出席上课并不足够。你们必须带上你的意念,你的心,你的意志来听课。如果你仅仅是身体到了,而没有心到,意到,那么你就是缺席的。”

倾听的态度既是对讲者的尊重,也是对自已的负责。讲课的人为了一堂课,光准备就花了不少的心血,当然希望听课的人能够吸收他所讲的内容。所以如果你来听课,却心不在焉,则辜负了讲课的人的期望也浪费了自已的时间和金钱。

70年代时,有个人做了个有关倾听的实验。他那时是个大学生,是为了要完成一项课堂作业才做实验。他在当地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内容是这样的:我会倾听你的诉说,绝不插话,一个小时50美元。他对别人对他的广告的回应程度没有报太大希望。可是,实验结束的时候,他却意外收获了600美元。可见,在70年代,人们就很渴望被倾听。

这几年手机的技术越来越发达,使用起来越来越方便,但人们花在面对面上的沟通的时间则越来越少。有的时候,一家四口,吃完晚饭后,一人一个一部手机或平板,在自己的房间,或玩游戏,或追电视剧,或跟朋友手机聊天。如果去外面吃饭,吃的时候,也是边吃边看手机。人们面对面沟通的机会越来越来少,对倾听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低了。

倾听已成了一种稀缺品。

有个心理学家把听分成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叫假听。对方说话,你的耳朵是听见了,但却没听进去。你或是在玩手机,或是心不在焉,思绪飞到九宵云外。

第二层次,叫对话式的听。你跟对方有问有答,但交流并不顺畅。有的时候,对方还没说完,你就插话。你听不出对方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却自以为你知道。

第三层次,叫主动式的听。你有意识地去探索对方说话的意思,不清楚的时候你会问对方问题,试图去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心里面想的内容。

第四层次,叫深层次的听。你会换位思考,在知道对方的意图后,站在对方角度体会他/她的感受和情绪。你会关注对方的肢体语言,并保持适当的眼神交流。

第一和第二层次都是被动式的听。第三和第四层次是主动式的听。

想象一下,假如单身的你去相亲,你和相亲对象在咖啡厅见面了。在几句寒暄之后,你发现:

对方在不停地看手机;没看手机的时候,她在左顾右盼;你说话的时候,她嘴里应着“嗯”,但却没有对你的话有有效回应。

你知道这次相亲又白费时间了。你也没有耐心再聊下去了。因为你没感受到起码的尊重。

这个相亲对象的听就是第一和第二层次的听,是被动式的听。耳朵只是摆设。因为心没在那。

在日常与朋友或同事的交际沟通中,我们至少要要求自己达到第三层次的听。因为这是对对方的尊重。我们也渴望能得到对方的倾听,感到对方的尊重。只有双方互相感受到被尊重,交流才在一个层次上,才能聊得开。

最近,陕西待产产妇马茸茸跳楼的事件,成了社会的热点。我想,当她跳楼前,如果有个人能够认真倾听她的感受,并能够给她安慰,能牵她的手,给她以依靠。也许,她就不会向那窗户走去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倾听是一种稀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