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个成语叫“阿喀琉斯之踵”,用来形容一个强人的致命弱点,它出自荷马史诗。
凡人英雄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育有一子,名叫阿喀琉斯。传说阿喀琉斯长大后会去攻打特洛伊城,并死在特洛伊人的箭下,母亲忒提斯便将儿子倒提着浸进冥河,使其获得了刀枪不入的身体。但因他的脚踵被母亲的手紧紧捏住未能浸入河水,柔软的脚踵成了他全身惟一一处“死穴”。果然,长大后,阿喀琉斯攻打特洛伊城,被一箭射在脚后跟而身亡。
阿喀琉斯的故事非常有名,被搬上过荧幕,电影《特洛伊》里,大帅哥布拉德.皮特扮演的就是阿喀琉斯,并有他被一箭射死的情节。
我很早就读过这个故事,但只是把当做一个传说,并没有觉得它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联系。但后来,面对挑战,犹豫不决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这个故事,想起阿喀琉斯之踵。
1.
我想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乒乓球比赛,你本想报名参加,但觉得技不如人,最后还是算了;初中的时候,老师推荐你去参选班干部,你找各种理由推脱了;大学的时候,学生会选举,你考虑是不是也试试,但最后一刻终于还是放弃了;找工作时有两个机会,一个安稳没前途,一个挑战有发展,最后,你选择了安稳。
每一次都活在自己的舒适圈,每一次面对挑战都主动放弃,面对安全和不确定的选项,你总是选择安全的那个。你习惯了这种选择方式,并且你总是给自己找理由,比如,我肯定干不好,这个冒的风险太大了,我根本不感兴趣,或者干脆说,我就是这样的人,这不符合我的性格。
电影《闻香识女人》里,艾尔帕西诺饰演的上校说过一段话:
如今我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我总是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毫无例外,我知道。但我从不走,为什么?因为太他妈的太难了。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受?面临选择的时候,你下了无数次的决心,决定挑战一把,明明知道这个选择值得一试,但到关键时刻,总会放弃。为什么?因为太难了?是的,如果不难就称不上挑战,但你想过没有,真正难的是你要选择的路,还是你无法克服的对失败的恐惧?
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你总是选择放弃,你给自己找了很多理由,看似都很合理,但是事实上,真正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你害怕失败。阿喀琉斯勇猛无敌,但仍有弱点,它非常隐秘,却是致命的。在你的人生当中,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使你浑身铠甲、信心满满,但这个深植内心的柔软却总使得你败下阵来。
虽然你很羡慕那些勇于尝试,并获得成功的人,甚至偶尔也想象自己勇敢地尝试一把,哪怕你做好了所有准备,哪怕你可以刀枪不入,但对失败的恐惧却如同阿喀琉斯柔软的脚踵,让你所有的努力最终功亏一篑。最终,你自己选择了平庸。
2.
从本质上来说,人都是不愿意接受挑战的,因为挑战意味着不确定,意味着你失去控制感。那是一种信号,你接受那种信号,大脑里的杏仁核就会被激发,你就会产生害怕、甚至恐惧的情绪。
人类在演化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天敌,必须对危险信号保持警觉才能生存下来。在弱肉强食的大草原里,只有那些面对风吹草动,对危险警觉的人类才能生存下来,那些对危险信号不敏感的人都被吃掉了。而我们都是那些警觉的人的后代,我们继承了他们的基因。
你肯定有过当众演讲的经历,在众目睽睽之下讲话,压力是非常大的,很多人能躲便躲了。人为什么害怕演讲呢?你可能觉得,很多演讲事关重大,压力大是肯定的。这没错,但是事实情况是,即使是小范围的演练很多人也会非常紧张,这紧张来源于何处?难道听众会把你吃了吗?当然不是,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之所以会紧张,是因为他们怕讲砸了。
体育赛场上的竞技是非常残酷的,很多人平时练得非常好,但一上场就失手,为什么呢?因为压力过大,他们太过看中成绩,他们怕赢不了,他们怕失败。一旦产生这种恐惧的心理,他们的动作就会变形,反而不能正常发挥。越怕赢不了,压力就越大,越可能失败,减压的最好方式就是专注比赛本身,而不去考虑结果。
所谓平常心,说的就是这个。
现在的我们,虽不必面对猛兽毒蛇的威胁,但我们对失败的恐惧却根植于基因,面对不确定我们就会担心、害怕、甚至恐惧。它有时候很隐秘,但却真实存在,它就如同柔软的阿喀琉斯之踵,是我们的致命弱点。
3.
但,总有人不一样,他们不断尝试,不怕失败。一次次的失败就像是冥河,让他们的阿喀琉斯之踵浸泡得无比强硬。
有一对同班同学甲和乙,两个人家庭环境、资质天赋、成绩水平都差不多,都参加了高考,但都落榜了。落榜意味着考大学的失败,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好在他们的家庭都支持他们再考一次。但是,不幸的是,他们第二次又都落榜了。这次乙决定不考了,他实在受不了这一次次的打击,而甲呢,没有放弃又参加了一次高考,这次他不仅考上了,还考到了北大。来到北大后,来自小地方的甲哪哪儿都不如人,成绩不如人好,读书不如人多,长得也不如人帅,可以说处处受打击。但好在他的抗打击能力超强,关键是他也没得选择,他必须不断努力,不断尝试。后来,他丢了大学的工作,被逼无奈只得创业,最终,他做出的成绩不仅他的高中同学,甚至是他众多大学同学都无法企及。
说到这里,不知你猜到没有,这个甲同学的原型就是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而那个乙同学呢,我不知道叫什么,但是他肯定存在,可能还不止一个。
俞敏洪出过一本演讲集——《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你一定觉得他是那种不怕失败,勇于尝试的人,这没错。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没得选择,他是被动的,至少在早期是这样。但,每失败一次,就相当于让他内心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冥河里浸泡了一次。
很多企业家,他们最初之所以选择创业,不是他们不害怕失败,而是他们没得选,但他们挺了过来,所以他们成功了。
4.
说到这里,你可能觉得有些失望:我没有被逼到绝境,所以我不可能成功,关键问题是,谁又愿意被逼到绝境呢?看来我只能做个普通的大多数了。
当然,以上说法只说明了问题的一方面,毕竟有很多人做出了巨大的成就,他们是主动尝试,主动选择的,没有被逼无奈。
相较于早期苦哈哈的创业者,现在的创业者更多是自己的主动选择,他们不甘于做个平庸者,他们勇于尝试,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类人没有失败的恐惧呢?当然有,只是不同于那种经历重重打击将恐惧包裹起来的人,他们是主动选择将恐惧遗忘的人。
根据根据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 Carol Dweck 的理论,人分为两种观念模式(Mindset):
1. Fixed Mindset(固化观念模式)——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智商基本上是固定的(天定的),后天的努力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2. Growth Mindset(成长观念模式)——他们认为不管哪方面,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改善。
对应不同的观念模式,人分为两种人格:
1. Be-good Type(表现型人格)——更关注当前的表现,常常因为害怕表现不好而直接放弃。
2. Be-better Type(进取型人格)——更关注将来的结果,所以当前表现不佳并不影响他们继续努力。
也就是说,面对恐惧,你可以主动选择,将焦点放在你尝试的收获上,而不是当前的表现上。
不管因为何种原因,从小就能够不断尝试,迎接挑战的人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练就了进取型的人格,在面对挑战时,更加可能选择尝试。
5.
不管是被动坚持,还是主动尝试,初始条件不同,但最终的效果一样:他们尝试,他们失败,他们恐惧减少一分,他们成功,自信又增加一分,他们于是能够再尝试,如此形成了人生的正反馈系统。
那些在挑战面前最终退缩的人也一样:他们惧怕失败,他们退缩,他们更加惧怕失败,他们习惯性的退缩,如此也形成了人生的正反馈系统。
在第一类人看来,人生分为两种:尝试或放弃。他们可能是成功者,也可能是失败者,但他们绝不可能是平庸者。
在第二类人看来,人生也分为两种:成功或失败。他们面对挑战选择说不,因为不去做就不会失败,但是,同时他们也放弃了成功的机会,他们的名字叫平庸。
所以,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事实上,成功和失败是同一纬度的概念,它们的真正含义是尝试和行动;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反义词——平庸,它的含义是畏缩和放弃。
二战时期美国的总统罗斯福说,
我们真正值得恐惧的只有恐惧本身。
“恐惧本身”是一种情绪,是我们内心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你选择做第一类人,那它就不是问题,如果你选择做第二类人,那么它会成为你一生的问题。
人生很短,千万别让阿喀琉斯之踵成为你一生的问题,是时候正视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