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是怎样形成的?

打开,看到网友“青争和水”写的文章“生为河南人,我很抱歉?”一文,看完后,首先想起了某位先生做过的一期节目,在节目里,他表达的意思大概如下“地域性抨击确实存在,但就目前看来,这种抨击更多的是一种没有恶意的戏谑”。我比较偏向于这个认知。所以,我把本来想写的“地域狗是怎样形成的”改成了“偏见是怎样形成的”。

还记得在上海读研究生的时候,我有个室友,来自中原某高校,这位同学做起事来很极端,同时非常敏感,和他说话,每一句都得小心翼翼,我们的言语很容易在他的心里留下创伤。他和同班同学处的也就很一般,其他两位室友也赠给了他“很奇葩”帽子。

后来,后来,又认识了一位师长,讲真的,这个更奇葩,总是叫自己的学生给自己做各种各样的家事,而且从来不客气,还经常性地向学生借钱。后来知道,他和我那位室友,竟然是校友。

再后来,又经过别人的介绍认识了一位博士,这个更绝了,不管认不认识你,他会拉着你,各种窥探你的隐私,就算你表达出非常明显的不满甚至批评他,他也不会放你走,会继续拉着你问各种问题。更让人惊讶的是,他和前面那位室友和那位导师,竟然都是来自一个高校的。

从那以后,我们同学圈里,对那所高校就再也不敢恭维了。当然,这是我们的不对。

其实,偏见就在这样的交流中形成,就像我们,说对那个学校有偏见嘛?其实并没有,只是认识三个比较特别的人,他们三个来自那个学校而已,以后开玩笑的时候,我们或许会说“那个学校尽培养奇葩”。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对那个学校有怀有恶意。因为大家都懂,三个个体,绝对不能代表全体,所以,这个偏见,更多的是一个无聊时的谈资,一个戏谑的称呼而已。

所以,其实面对各种地域性批判,其实真的不用在意它。大多数时候,对方只是一个玩笑。如果他是认真的,那只能说明,他对您所在的地方,了解甚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偏见是怎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