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并不是能取天下的奇才

诸葛孔明是个典型的儒家良臣,平日里做人做事小心翼翼,对蜀汉功业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一生唯谨慎”,这乃是他的优点。

《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写的极其潇洒,运筹帷幄,处事临危不惧,雍容不迫,运用神机妙算,精通兵法谋略等等,为刘汉政权立下汗马功绩。其实不然,陈寿的《三国志》说:“亮才于治戒为长,奇谋为短。”“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多少年来兴师动众,都未能成功实现他的“蜀国梦”,原因大概就是领兵打仗并不是他的长处。这些话应该是说出了诸葛亮的本来真相,而《三国演义》中的诸葛孔明,则是经过文学家“整形”之后的文学形象。

诸葛亮受到主公刘备的“托孤”重任时,刘备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刘阿斗)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如果孔明是一个真汉子,绝不会对昏君阿斗忠心耿耿,结果误人误己。

《出师表》里一再说:“受命以来,夙兴夜寐,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这种明知无望还是死心塌地去给姓刘的尽忠,这是愚忠,诸葛亮何其愚不可及。

诸葛亮大事小情都亲自抓,后来连饭都来不及好好吃上一顿,部下都知道他“食少事繁,命不久矣!”他为什么大小事都亲力亲为?说明他不敢放手大胆的去用人,唯恐有人说他:“任人唯亲”。后来把最爱的爱将马谡,都“挥泪”给砍了。当时,蜀国将才已经奇缺,人们有:“蜀中无大将”之感叹,《出师表》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他自己既非将才,又不能广泛招揽人才,于是只好坐等蜀汉被司马氏所灭。这个责任,孔明是逃不掉的。

作为一个人来讲,诸葛亮是个忠心汉室,劳于国务的好人。但作为一个英雄,诸葛亮并不是足智多谋,有勇有断,指挥若定,叱咤风云的奇才。这种人可以在刘邦、李世民底下做个辅臣,但绝不是小说描写中机智诡诈、能取天下的人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诸葛亮并不是能取天下的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