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青年希特勒》有感

读《青年希特勒》有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开始前写句废话,一说起希特勒,我脑子里面出来的是“纳粹”这个词,我一直以为别人跟我一样,然而……今天中午问我舍友一说希特勒你脑子里出现的是什么词儿,她毫不犹豫地说:“小胡子”。oh my god, 原来我以为的以为真的只是我以为。)

从知道历史上有希特勒这个人开始,我就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原因是啥我自己都不清楚,也许是因为这个人太坏了吧,坏破天际。

记得以前语文课本里有篇课文就是讲纳粹集中营的,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毒气室,当时的我只有一个感觉,“天哪,太残忍了,都是人,为什么非要这样呢?”历史课本也讲过这个历史时期,可惜我什么都不记得了。

之后对希特勒还有他所处时代的了解来自于北京卫视的《档案》,电影《美丽人生》,以及这本刚读完的《青年希特勒》。

说来惭愧,《青年希特勒》这本书我从寒假开始读,然而五月中下旬才读完,导致现在写读后感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但希特勒身上有几个点儿我却记忆犹新。

《青年希特勒》是由阿道夫•希特勒青年时期唯一的朋友奥古斯特•库比席克所著,在我看来,他不仅是是希特勒青年时期唯一亲密的朋友,他也是希特勒一生中唯一亲密的朋友,他们之间的感情才是真正干净纯粹的友情。

这本书前几章的内容我已经记得不清楚了,唯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希特勒无与伦比的精妙口才。

库斯特尔(作者)的父亲是一家家具店的老板,他父亲的想法就是让库斯特尔将来继承他的生意,而他在九岁时阴差阳错地爱上了音乐,也因此结识了希特勒。库斯特尔一直想学音乐,可又没办法说服他的父亲,希特勒知道这件事后鼓励他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主动与库斯特尔的父亲进行谈话,最后成功地说服他父亲允许库斯特尔读音乐学院。而当时的希特勒还只是一位少年,我们可以想象出他的口才是多么绝妙才能说服一位思想顽固的成年人。

除了他的口才,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就是希特勒和库斯特尔之间的友情。在我看来,希特勒并不是一个好的朋友,至少对我而言,我不会选择交这种朋友。因为文中多次提到希特勒在与作者聊天时会莫名其妙的发火,意见不合就发火,不认真听他说话也发火,不按他说地做也发火。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有类似希特勒这种性格的朋友,我应该早就和他绝交了。

后来看了北京卫视的《档案》节目,那是一期讲希特勒的,我才知道希特勒家有精神病遗传病史,他火爆的脾气就是因此导致的。

抛过希特勒的脾气不说,他的确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作者与他分别三十年后意外地发现国家的元首就是他年轻时期的朋友,在知道这个消息后,库斯特尔内心可谓五味杂陈,他的心理极其矛盾,他想见希特勒,但是又害怕经过了三十年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生疏,再加上希特勒当时高高在上的地位,所以库斯特尔在最开始没有主动找希特勒。

事实上库斯特尔的想法完全是多余的,因为他在与希特勒见面后,他们之间的关系依旧亲密,就像从未分别过一样。他们之间的友情很令人感动也令人印象深刻,原来友情可以这么美好,与身份无关,与事业无关,只是那份少年时干净纯粹的感情,在分别多年后依旧浓烈。

除了上面的两点,整本作品看下来我内心的感触其实没有特别深,但在书的结尾,最后那一段对话,真正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那根心弦,我想“因为他是我的朋友”这句话我会记住一辈子。

“你就是阿道夫•希特勒的朋友,你从他那儿捞到了什么好处?”

“什么也没有。”

“但你自己承认过你是他的朋友啊,他给过你钱吗?”

“没有。”

“食物呢?”

“没有。”

“他给你介绍过美女吗?”

“也没有。”

“他后来接见过你吗?”

“接见过。”

“你经常见他吗?”

“只是偶尔。”

“你用什么办法见到他的?”

“我就是直接去找他。”

“这么说当时你跟他走得很近,是吗?”

“是,很近。”

“单独的吗?”

“是。”

“没有任何警卫在场吗?”

“没有。”

“那你本来可以杀了他,是吧?”

“确实。”

“那你为什么没有杀他?”

“因为他是我的朋友。”

                                      摘自《青年希特勒》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青年希特勒》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