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场孤独的马拉松

写作是一场孤独的马拉松_第1张图片
即使同行,终点也不一样

写作,对于普通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有人认为是一场自我的对话,不在乎观众多少,反馈如何,只写给自己看,剖析、观察,了解自我。

有人认为是一场普通人实现逆袭的最佳方式,只要你有笔有纸,有网有打字的手机、电脑,你写的东西,就可能在大众传播,从而实现影响力变现。

身边有很多人开始写作,从生活纪实到工作感悟,从感情领悟到家庭生活,片段式、私人化的话语,你听见无数人的内心声音。

但,也许你写了一年两年都没有激起浪花,阅读量也寥寥无几,让我们坚持写作的动力究竟来自于哪里呢?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是这样说的:

所以,就算某一天来自其他行业的才子横空出现,以一部作品博得评论家青睐和世人瞩目,成为畅销书,小说家们也不会感到太惊讶,或者觉得受到威胁,更不会对此愤愤不平(窃以为)。因为这些人中能够长期坚持创作的少之又少,小说家们对此心知肚明。才子有才子的节奏,知识分子有知识分子的节奏,学者有学者的节奏。以长远的眼光来看,这些人的节奏似乎大多不适合执笔创作小说。

他在书中调侃写小说的门槛“很低”,你不需要什么背景,也不需要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如他一样,“只要想写,差不多人人都能提笔就写。”村上春树在书中描述自己平平凡凡读过了三十岁,突然在看一个体育比赛冒出了一个想法:“其实我也可以写小说。”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得了新人奖,发现原来自己还可以,最后把写小说变成了自己的职业。

诚然,可能有那么点运气的原因,但我认为村上春树成功的原因不仅仅在于他能够坚持几十年雷打不动地写四千字的习惯,更在于他不轻易受外界影响。他不拘泥于体裁文笔,开始写作的时候还用英文写作再用回日语翻译,反而让文字精简不累赘,区别于其他作家。无论外界如何惋惜他总是提名却不得奖,作为当事人的他反而坦然接受。因为“流芳百世的是作品,不是奖项。”

以前读过他的《当我谈跑步的时候我谈些什么》,现在再读这本《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我发现村上春树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这并不是说他不问世事、自我自大,而是他一直在践行他的人生节奏,从不因外界而打乱。他笔下的人物,例如《挪威的森林》和《海边的卡夫卡》的主人公,亦如同他一样,看似平凡,却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和想法。

我想,写作,真的就像马拉松一样,而且还不是每一个人的终点都不一样。孤寂、漫长,没有反馈的写作生涯,只能靠的是自我驱动力激励自己继续下去。写下去,跑下去,终点是什么,我不想过多期待,只想一步一步靠近它。

以上,与你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是一场孤独的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