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场部门培训想到的一个产品

这是一篇本该在1月22日完成的周记,一直拖到了现在才写。

你和世界的突触越多,内容就越多,而你的时间、精力管理跟不上,于是就拖延了,甚至不了了之。

你对自我时间的规划过强,预留了好多精力要做什么事情,但具体做什么不知道,等待你的大多是迷茫和浪费时间。

因此,我们需要做两件事情。

第一:扩大和世界的接触面,无论是互动、输入还是输出,这样才有出现更多灵感的可能。

第二:提升自己快速响应的能力,比如读了一本书,能够立即在短时间内整理观点,写出书评,而不是专门留一块时间去整理。如果要专门预留一块时间会是什么后果呢?这一块时间可能没那么容易保住,突发事情、心情不佳、灵感缺乏都将导致没办法达到预期,而前一件事情的拖延又会挤占下一件事的时间,于是恶性循环。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更多的人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精力管理,而非时间管理。

大约在12月22日的时间跟老板说我正在学习、整理Excel技能,可以和部门同事们分享一节课。两个月后的2月22日终于理出了自己的一套内容和演绎方式。

我认真写了通告:

“你谈着几百万的单子,还在用5毛钱的报表吗?

你做着几千块的人天,还在靠鼠标拖拽,手工输入吗?

你日程满满,还在因帮客户处理海量的数据而加班吗?

俗话说:穷玩车富玩“表”,Excel人人都会用,但技法效果却千差万别。系统掌握Excel核心功能,和那些你不知道的偷懒技巧,与功能之间的简单排列组合思维,就能解决80%以上的问题。工作需求直击痛点,当场记忆即刻练习,学习2小时,提速30倍。有种、有趣、有料,就在2月22,我们走。

适用人群:

1.希望提升Excel操作速度,效率^n

2.希望花最小成本全面了解Excel的新手 。

3.Excel信息录入与统计需求较大的同学。

4.工作紧张,来听脱口秀的骑虾群众。

时间:2017年2月22日(星期三)20:00

地点:HLS培训群

主讲:傅建忠

工具:Office版本2010或以上(开始前在群里下载练习资料,用于当场练习)”

哈哈,还不错的广告吧!

Excel是个大话题,其功能博大精深。如果讲基本操作两天也讲不完;如果讲偏门冷知识,受众根本不感兴趣;如果专门讲和工作相结合的实践需要,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相当部分的人无法达到共鸣。

所以,我的策略是:共识的东西不讲,大家都会;重点的东西汇总打包,四件中你会两件,还能学习两件,也能给你价值。演绎方式尽量简单生动,即使是你会的你听的这个过程,也觉得有趣有料。

对,就是有种、有料、有趣。

有种是课程设计者的态度,呈现什么不呈现什么,不能完全跟着观众走,你要用更专业的视角给出方案。

有料指内容要有质量。我看了不少网络课程,普遍的弊病是:1.框架混乱,知识点太零散,直接把观众绕晕。2.因果倒置,比如要想在拖动表格的时候可以一直看到标题,可以用功能“冻结窗格”来冻结标题。大多数人都是告诉你冻结窗格这个功能如何用。我想问了,我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功能你让我如何想到来学习这个功能?所以,要从需求出发!描述清楚遇到的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以此为切入点以后可以适当拓展。有料的不只是知识点,知识点的联系和框架我觉得更难得。

有趣是对演绎方式的创新。网络上讲Excel的课程很多,但说实话大多数的课程听着都想睡觉。老师们很专业,表达起来十分流畅,操作起来一气呵成,听起来这不挺好的吗?我觉得恰恰相反,一点也不适合教学。

你操作的那么快,观众跟的上吗?你表达的那么流畅,听起来根本Get不到重点。你操作起来一气呵成,你考虑过没中间的某个词你是熟悉的,观众可能不知道啥意思,直接就卡住了吗?

教学不是你炫耀技能的舞台,是扶观众过河的功德。

这也是在线教育的难题,因为无法和观众直接互动,容易变成炫技。

准备的很不充分,培训中的细节都没有设计到,除了演示的案例和几个包袱外,整个表达全靠临场发挥,自己不是很满意。

忘记了录屏,我希望补录一份。

2个多小时的培训视频,谁会有耐心看完呢?

我是不是可以分节录制,有利于他人针对性地查找和学习。

既然是视频,就不仅仅局限于部门分享,就可以分享给更多的人啊。

那我何不做成一个系列课程,也就是做成一个产品呢?

想到这里,我很欣慰自己突然有了产品的意识,有产品才能做个人品牌,这是个好事。

我的定位其实早就有雏形。我一直觉得分享者不要那么专业,不要那么快,让观众的思路一直跟得上,像个伙伴一样就在你身边,他的每一步仿佛都看在眼里。

难的东西简单说,重要的东西重复说,我说你也说,我们当场记忆,不要去记笔记,课后不要去做练习。

好好的记忆,好好的学习。

然后养成这种思维,在学习任何东西的时候都爱好(hao第四声)去用最好的办法去记忆,爱好去学习。

好记好学(hao第三声),好记好学(hao第四声)。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一场部门培训想到的一个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