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我们仔细回想一下,在学习未知领域的知识时,我们都有着旺盛的好奇心,凭借它我们可以在其中异想天开,但是一时快感之后,我们真正学习到了什么,好奇心的驱使让我们认知了一些片面的概念和印象,把握到冰山的一角后,好奇心的满足让这个未知领域似乎变得不再像刚刚接触时那般性感了。

于是,我们动用意志力开始驱动自己再出发去,然而问题来了,怎么才能找到一条有效的套路来帮助我达成目的呢,人都爱耍小聪明的,谁没事会去干一些从零开始摸索,这样吃亏不讨好的事情?然后,我们把目光投向领域里成功的人,参考他们的思维结构和理论模型,借鉴他们踩过的坑,以求自己能快速学习和成长。

这时我们会觉得,模仿还真是一个好东西呢。其实不止在学习领域内,人类的那一套行为标准,都是模仿得来的。

但是模仿无论是看起来还是做起来,都不那么被大家看好。从思维上看,你做成的东西并不是原创,给人感觉像是没经过自己思考,所以搞得再好也不值得推敲;从行为上看,这和抄袭根本没什么两样,为世人所不齿。

现如今,创新驱动自上而下地被推崇到无以复加,人们似乎都在挖空心思去构思新的事物,尤其是在这种碎片化的即时消费时代,新的东西总能博得眼球和带来娱乐快感。但是这种“创新”,我觉得更加不值得推敲。创新是不应该被架空的,应该建立在大量的模仿和反馈的基础之上的。而模仿是入门的原始积累和捷径,不必从零开始自我探索,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前人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论证了模仿的重要性。朱光潜先生说过:“古今大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偏在模仿,米开朗琪罗费过半生的功夫研究希腊罗马的雕塑,莎士比亚费过半生的功夫模仿和改作前人的剧本……中国诗人中最不像用过功夫的莫过于李白,但是他的集中模拟古人的作品极多……”老先生所列举的例子都是中外极负盛誉的人,他们都是从模仿入手,足见模仿的重要性。其实我们纵观物理学得发展史,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哪一个牛逼的公式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他们都经必须得起现实的检验。

再从发展史回到当下,我们都在进行着娱乐消费,以求更好的快感,但是模仿不是消费,而是一种生产活动。是从杂乱信息里面抽离出特定的结构,并对内容进行一定排列的“熵减”,是有价值的。模仿不是也不会是复制,人总会在过程中不自觉地自己进行加工,仅仅是因为单纯的机械重复看起来很没劲啊,大脑会想法子让自己更快乐起来。不过也正是得益于这种机制,模仿的积累最终会质变为创新。

模仿可不是一件简单是事情。在进步的途中,每天都会有新的内容给我们模仿,不然会被最新的认知给甩得越来越远。而且选择模仿的内容也是很有有讲究的,你需要挑选一些东西,然后专注于某一领域。换言之是一个结构力思考的过程,这里不做展开。

说了那么多,该如何具体操作呢?

模仿经典的东西,经典总是绕不开的据点。那我自己写作来说,也曾经追求过短平快的套路,但是写出来的东西多半是经不起推敲的,被架空的思维总是要碰石头的,不能攀附于被时间洗礼过的经典之上,终会死去。对于经典的模仿,首先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人物特点,故事矛盾和与读者的主题共鸣;第二遍,从作者的角度出发,看他是怎么写,才能让我产生这种感受,是怎么刻画人物,怎么安排矛盾和剧情才能让读者明白主题并产生共鸣。在总结一遍作为一个可做模仿的套路保存。

攻击你所模仿的一切。想着办法去推翻那些看起来很牛逼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会加深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也更容易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只有让新的东西取代自己旧的观念,才会进步,不能总想着去维持最初的观点。

最后一点,不去做,然并卵。用模仿和反馈形成一个正向闭环,助力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

模仿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模仿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