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重提了曾经震惊世人的“三毛真相”,作者用了五年的时间,重走了三毛的路,得出了一个残忍的结论——三毛“神经质”的性格让她在爱情面前撒了谎,三毛和荷西的爱情都是虚假的,似乎瞬间让多年的温情全都变成了美好的谎言。
恰巧,这段时间我正好在看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这些鲜活、有温度的文字,让我更加不能接受这个“谎言论”,不知道这位“费心”揭露爱情谜团的作者用心何在,他也许在苦心证明一段历史,事实上却在一点点地揭开三毛不堪回首的过去,直到摧毁了她笔下最美的情感,于心何忍。
我很喜欢三毛笔下的《撒哈拉的故事》,每一段散文都诉说着真实的爱与被爱,不只是爱情,还有亲情、友情、无国界的人间情。无论是她和荷西的,还是旁人的,爱得都那么纯粹,那么坚韧,那么有力。这些真情,我不相信是一个欺骗爱情,充满谎言的女子写的,我相信,每天,在撒哈拉炙热的阳光下,爱得深沉,爱得纯粹,爱得自由的美丽女子,就是三毛。
“今生是我的初恋,今世是我的爱人!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三毛
也许,撒哈拉上的每一颗砂砾,都代表着一个故事......
三毛笔下的“娃娃新娘”,一个十岁的女孩,在结婚前一晚仍不知未来的丈夫究竟是谁,家人为了那些明码标价的聘礼,便让一个懵懂而恐惧的女孩再无回归路。洞房那夜,女孩“一声如哭泣似的叫声,然后就没有了声息,那声音叫得那么的痛,那么的真,那么的无助而幽长”,三毛静静地坐着,眼眶开始润湿起来。虽然在非洲旧习中,初婚当日,新娘撕心裂肺的哭泣和无助的呻吟是婚礼的传统,但是这种传统,却让一个未成年的花季少女把本应美好的一夜过成了噩梦般的一生。
同样是爱情,在“爱的寻求”里,撒哈拉威男子沙仑就痴情得多,他也是花了“大价钱”娶回来的阿尔及利亚女子,却在婚后第二天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片荒漠中,他恳求三毛帮她写信,希望能换回妻子的回音,他总是在自责自己的不够好,希望能满足她要的一切,只要她回来......一个月接着一个月过去了,三毛不敢再去沙仑的店里买东西,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告诉他,没有回信,没有回信,没有回信——死心算了,但是他总是悄悄地站在三毛的窗外,一直等到听到三毛亲口说没有回信,才轻声道谢,慢慢走回小店,坐在地上呆望天空,一望好几个小时,直到那份日夜期盼的信来的时候,沙仑像有了救命稻草一般,开心地像个孩子,即使那个女子只是再一次问他要钱而已,他也丝毫不在乎......
爱情,在有些人的眼里,神圣不可侵犯,无论对方的爱是否真诚,是否纯粹,爱就是爱了,永无条件.....爱情,在另一些人的眼里,却是权财的工具,如此冰冷而无情,可以任意践踏......仿佛是冰与火的交融,注定会让内心炙热的火焰一丝丝地冷去,再无眷恋。沙仑的结局并不美好,但外人又能如何评价,谩骂他的傻,他的愚蠢,不自知么?并不是,也许就像三毛所说的:
“我在想,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幸福的”。
“沙巴军曹”,让我为之动容的战友情,军曹喝得烂醉,被三毛救回,再次见面,军曹的冰冷的外表和犀利的眼神,不仅仅让他的仇人撒哈拉威人心里慌乱,就连三毛的心里都觉得凉意阵阵,当三毛知道了他的经历之后,终于明白了,军曹在活着的时候承受了撒哈拉威人把他的战友们残暴打死的巨大悲怆。当军曹把公墓里已经陈放许久的尸体像情人般抱起,轻轻地托在手臂里,静静地注视着,在那一刻,三毛终于在军曹脸上看到了些许温暖的慰藉,没有了愤怒和冷漠;也理解了,他酗酒,寡言的背后,也许是因为在他心里已经没有任何事情能够让他痛快的活着,也许除了生命也再无一物能让他痛快地死去,所以,当他面对仇人的撒哈拉威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他早已来不及仇恨,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捍卫,因为他曾经经历过一条条生命逝去的残忍,如今,不想再经历第二次,而牺牲自己,也算是陪着兄弟们一起死去,对于军曹来说,这,可能更幸福。
“哑奴”,三毛用小黑奴蜷曲在墙角里,伶俐的大眼睛,像小鹿一样温柔的画面,衬托出面露凶光,随意呵斥,做着倒卖营生的财主的丑陋。奴隶制的劣根性和不平等性,让人和人之间没有尊重,只有利益。让三毛最无力的,是面对这样的不忍,却也只能用金钱来表达自己的善意和怜惜,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真是人性和现实间莫大的讽刺。三毛在这片冷漠的大地上,给了哑奴一家很多温暖,哑奴虽然不会说话,但却很懂得感恩,他的礼貌、谦逊、乐观和坚韧,让他在沙漠的烈日下显得格外耀眼,也映衬着那些随处可见,让人厌恶的灵魂,丑陋至极。
“我的身体虽是不自由的,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 ——哑奴
“哭泣的骆驼”,骆驼,是沙漠里最有韧性的动物,坚强,努力,但即使如此,也逃不过会被残杀的结局。撒哈拉威人的英雄,武装领袖巴西里,也像骆驼一般的坚韧,却陨落大漠中,他的美丽的妻子,三毛笔下,那个除了巴西里这样的男子,无人能配得上的沙伊达,却被打着异教徒名义的流氓阿吉毕,用尖刀一点点地被当众拨开外衣,羞辱至死,直到摧毁了他在英雄丈夫墓下最后的尊严。
巴西里和沙伊达离别的时候,“静静地注视了几秒钟,长叹了一声,温柔地将她的头发拢一拢...... ”,人世间,最怕这种爱得深邃,却不能朝朝暮暮,最后只能用分离来祭奠永恒的场景,因为永恒很可能将永久地定格于这个安静地凝视,温柔地拢发和无奈的长叹。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梦》
佛说——“修百世才能同舟,修千世才能共枕”——那一只只与我握过的手,那一朵朵与我交换过得粲然微笑,那一句句平淡的对话,我如何能够像风吹拂过衣裙似的,把这些人淡淡地吹散,漠然地忘?每一粒沙地里的石子,我尚且知道珍爱它,每一次日出和日落,我都舍不得忘怀,更何况,这一张张活生生的脸孔,我又如何能在回忆里抹去他们。
——三毛
三毛带着对自由的向往来到了撒哈拉沙漠,她想尝遍人生的阳春白雪和青菜豆腐,她想感受人间的阴晴冷暖,她用心善待遇到的每一个人,把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塑造成了永恒的记忆。无论三毛的一生有多波折,无论她的情感有多坎坷,至少在撒哈拉,这片深情的土地上,留下了她和荷西美好的爱情,也留下了她笔下太多的美好的回忆,就像她说的一样——
她的心永远留给了她居住的城市,无论何处,都能过出精彩的自己。